
爱东营讯 11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增进民生福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治安领域专场。市公安局副局长、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刘秀峰介绍我市公安机关服务民生发展工作情况,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强作风、抓落实、走在前”,深化主动警务、民生警务、生态警务、规范警务、创新警务理念,降警情、控发案持续向好,全市违法犯罪类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9.5%、12.4%,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0.6%、20.5%,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平稳。
突出侦防联动,提升平安成色。推动新型违法犯罪一体打防,完善新型犯罪数字化侦查模式,涉诈案件百警抓人数、起诉判决战果数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防风林”工程,石化行业联合研判中心被确定为全国6个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联合研判中心之一。推动民生违法犯罪一体打防,建立“可防性案件周调度”机制,盗窃案件破案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0.3%。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雪亮工程”补盲联网,市县域围闭度达90%以上。
注重综合治理,防范安全风险。强化道路交通隐患综合治理,部署突出交通违法、酒驾醉驾、电动自行车、“百吨王”货车、飙车炸街等五项整治,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强化区位资源安全综合治理,搭建全时空涉油犯罪预警模型,辖区556公里长输管线连续1180余天“零打孔”,市局被公安部授予部级防范打击涉油违法犯罪战略支撑点。
完善“项目警长”机制,服务企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建立“一项目双警长”机制,深入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专业专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联动市县营商环境专班,对接覆盖330个省市重大项目,配齐配强410名项目警长、90名政策专员,研究出台“新19条”措施。推动“有事即办、无事不扰”,研发东营项目警长“经企通”工作平台,省市“接诉即办”平台保持重大项目“零诉求”。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多轮次开展“清障护航”行动,2023年以来侦办涉企案件578起,避免挽回经济损失3.77亿元,重大项目及周边警情同比下降25.7%。
畅通流程路径,提升服务效能。率先在全省公安机关推行“一窗通办”“全科警长”机制,全市5个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警务服务中心,将户政、治安、车驾管等122项业务集中一个窗口通办,169项业务在政务大厅办理;49个派出所实现户政、交管、出入境等94项服务事项“一次排队、一次受理、一次办结”。整合流程压减办事环节,首创全国“电子押运”制度,在45家运输企业、1642台车辆试点运行,每车每年平均节省企业运营费用6万余元。推进系统互联打破信息孤岛,材料精简率达40%,减少办理环节21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达100%。深化证照改革应用,“一拍共享、一照通用”系统在全市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全覆盖应用。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聚焦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不断提升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努力以高水平平安建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