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金秋十月,黄河入海口迎来了一场关乎产业未来、汇聚智慧力量的盛会。10月30日至31日,“第四届儒商大会东营返乡活动——东营石化产业数智化发展恳谈会”在我市举办。本次会议以“携手共‘营’,对‘化’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共同探讨石化产业在数字时代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机遇。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合作的启航,更是东营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在新时代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宣示与实践探索。

田雨/摄
石化产业转型,是时代的呼唤。我市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之一,石化产业规模、炼化企业数量、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均位于全国地级市首位。然而,产业规模庞大的背后,也面临着资源约束加剧、环保压力增大、产业链条亟待优化等现实挑战。在全球能源革命和科技变革的大背景下,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已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正如利华益集团董事长徐云亭所言,企业三十余年的发展,正是依靠“创新求变的儒商基因”和“数智融合”的实践路径,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油头化身高化尾”到“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利华益的成长轨迹,正是东营石化产业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跃升”的缩影。
数智赋能,是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数智化”不仅是本次恳谈会的关键词,更是东营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华为公司化工建材军团总裁李俊朋、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飚等企业代表的发言,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化工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
令人惊喜的是,我市已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建成4个中国智慧化工园区、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石化产业大脑”入选省级试点,培育了66家晨星工厂和84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这些成果表明,东营正在从“制造”向“智造”加速迈进。
我市在推介中进一步明确,东营将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以“链长制”为牵引,推动企业集成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打造万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这意味着,数智化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不再是局部探索,而是全局战略。
儒商精神,是文化软实力驱动产业硬升级。本次恳谈会嵌入“儒商大会”框架之下,具有深远的文化意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仁义、诚信、创新、担当”的儒商精神,与当代企业家精神高度契合。 徐云亭在发言中强调,利华益集团之所以能成长为全省高端化工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离不开“人和、无私、自主、自觉”的企业文化支撑。
儒商精神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创新动力。它倡导“义利兼顾”,推动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它强调“和合与共”,促进企业间协同创新、产业链融通发展。在东营石化产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儒商文化正成为凝聚共识、激发动力、塑造品牌的重要软实力。
政企协同,才能构建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本次恳谈会的举办,本身就是政企协同、双向奔赴的生动体现。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到各县区、市属开发区的精细组织;从华为、中控、KBR等外部智力的引入,到利华益、富海等本土企业的深度参与,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
从“石化大市”走向“石化强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营石化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突破性发展,都为东营提供了广阔空间。下一步,我市应聚焦以下方向持续发力: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数智化转型的政策体系与标准规范;推动“链主”企业引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对外开放,吸引更多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东营;坚持绿色安全底线,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
“河海交汇新沃土,儒商相聚黄河口。”本次恳谈会为东营石化产业数智化转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在儒商精神的滋养下,在政企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营必将走出一条以数智化为引擎、以绿色低碳为底色、以高端集群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黄河三角洲书写出“石化强市”的崭新篇章!
(记者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