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白茫茫,如今金灿灿!CCTV-17特别节目《乡村观察》首播,看“沉睡”的盐碱地如何被唤醒

东营新闻·央视三农·2025-10-30 11:05

我国乡村正经历着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代农业技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丰产丰收的数字为何来之不易?

广袤乡村孕育着哪些发展新机遇?

“十五五”发展目标,一定离不开“三农”。当无人机从万亩良田上空掠过,当直播间将城乡货架紧密连通,当老手艺邂逅新潮流——今天的乡村,蕴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与增量、创新创业的活力与机遇、令人心驰神往的生态与乡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开播六年多来,持续发挥涉农宣传“国家队”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积极贡献力量。

CCTV-17特别节目《乡村观察》,旨在发挥国家媒体的引领作用,以媒体人的责任感与专业视角,深入田间地头、村庄院落,挖掘“三农”领域热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实地走访、案例追踪、专家解读,还原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真实图景,剖析问题根源,探讨破局路径,为乡村振兴凝聚共识与力量,让“三农”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时代命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升耕地质量。

《乡村观察》首期节目,正是聚焦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202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计划稳定在1.5亿亩左右,但现有耕地规模难以靠自给自足来满足庞大的大豆消费需求。若能有效开发一部分具有农业价值的盐碱地,相当于开辟了巨大的“新粮仓”。

航拍镜头下的盐碱地

今年9月30日,山东省东营市某试验田,组织了一场盐碱地大豆测产,最终测得亩产达369.15公斤,达到了全国大豆平均亩产的两倍以上。在东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内首个耐盐碱的植物育种加速器出现,更是大幅缩短了植物生长周期。

 东营盐碱地耕地情况

盐碱地,曾被视为土地的顽疾。向盐碱地要粮食,看似是不可能实现的“难题”,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国内首个耐盐碱的植物育种加速器又是如何工作的?盐碱地上还能种什么?

2025年10月30日18:35

CCTV-17《乡村观察》将播出——

《盐碱地里的增产密码》

10月30日20:00

锁定“央视三农”全网矩阵

收看新媒体直播

盐碱地如何能成为金色粮仓

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