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承载着敬老思亲传统的节日来临之际,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精心策划了“针心针意·温暖重阳”关爱行动,为辖区内3700多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送上了一份饱含心意的节日厚礼——由志愿者亲手编织的御寒线帽。针尖流转间,编织的是代代相传的敬老深情;绒线缠绕中,凝聚的是直抵人心的节日温暖。

胜利街道“针心针意·温暖重阳”关爱行动传递温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这份心意精准传递、让关爱持续升温?胜利街道以迅速行动与广泛动员给出了答案。街道对接东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起全市编织爱心行动,社区党组织率先牵头,楼长、退休居民积极响应,江西赣州“物喜编织”也为行动捐赠了部分爱心毛线,年轻志愿者踊跃参与,20多个社区的针织爱好者闻声而动,纷纷投身这场跨越代际的温暖接力。
锦华社区“指尖的温暖”钩织志愿小队的队员们不仅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活动室集中赶制,更把编织现场“搬”到了家里,常常挑灯夜织至深夜。队员李阿姨白天要悉心照料年幼的孙子,只有等孩子熟睡后,才能坐在沙发上摊开绒线、拿起钩针。即便每天只能织上寥寥几行,她也从未间断,指尖的酸胀在想到老人戴上帽子的模样时便化为了动力。锦辉社区的“针心针意”编织队则扛起了专业指导的重任,无论是社区活动室里的集中教学,还是线上答疑,飞针走线的身影与欢声笑语的交流,构成了最动人的温情图景。作为小队骨干的锦华四区张阿姨,不仅在现场手把手示范起针、绕线的关键技巧,还特意建了微信群,每晚定时分享编织心得、解答疑难问题,让新手志愿者们快速上手。截至行动尾声,锦华社区这支小队已完成上百顶做工精细的手工帽,每一顶都透着满满的匠心。
这场爱心行动中,既有老手艺人的坚守,更有新生力量的加入。和园社区原香小镇88岁的李素芳奶奶,凭着一手精湛的编织技艺主动请缨。她每天戴上老花镜,坐在窗前的暖阳下,一针一线细细勾勒,帽檐的弧度、针脚的疏密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每一顶成品都紧实挺括、纹路精美。新胜社区的年轻妈妈赵女士,用年轻人的巧思为传统手艺注入了鲜活新意。她巧用孩子午睡、夜间休息的碎片化时间,上网钻研新颖花纹样式,让原本侧重御寒的帽子添了几分精致美观。
“一想到老人们戴上帽子时眉眼间的笑意,手里的针脚就更有劲儿了!”锦辉社区党支部书记姚玲玲一边娴熟地钩着帽边,一边动情地说。这份温暖早已不是初次传递——去年重阳节,街道就为老人们送上了3019条手工围巾,这份爱的纽带早已悄然系牢。锦辉社区的一位老人接过柔软厚实的线帽,当即对着镜子试戴,眼角的皱纹都漾着笑意:“这帽子真好看,戴上不光头暖,心里更暖!”另一位卧床的老党员,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帽子时声音略带哽咽。他摩挲着帽子轻声说道:“组织一直惦记着我们啊!去年送围巾,今年又送帽子,这密密麻麻的针脚里全是心意,比啥都金贵!”
一针一线总关情,一巾一帽暖重阳。胜利街道用3700多顶凝聚着爱心与温度的“暖心帽”,为高龄长者筑起了一道冬日的温暖防线。这场跨越指尖与心间的关爱行动,不仅生动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更将“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理念融入敬老实践,让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在脉脉温情中代代相传。
(记者 张增文 通讯员 周新峰 田柳 丁兴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