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盐碱地 打造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盐碱地特色产业发展综述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10-17 07:45

爱东营讯 秋风拂过,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试验田内,甜高粱随风摇曳,未来将加工成为优质饲料;育种科研人员掰开豆荚,饱满的大豆从中滚落,这些新品种大豆,耐盐碱能力显著提升,未来将进一步加工成盐碱地特色农产品……

这片曾被称为“不毛之地”的盐碱滩,如今正孕育着多元特色的产业生机。作为全国唯一以盐碱地为专业特色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黄三角农高区以科技为犁、以产业为种,在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耕耘出一条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强化科技支撑,加速成果转化落地

“这款番茄汁,不仅口感好,而且番茄红素含量还很高。”近日,在黄三角农高区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黄三角盐碱地番茄研究中心内,企业发展部负责人李传浩指着展台摆放的“农高优+”番茄汁向记者介绍说。

“借助黄三角农高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科研优势,我们与多家驻区高校团队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组成科研矩阵,建设了黄三角盐碱地番茄研究中心,从番茄品质和盐碱地适种等角度选种育种,并在盐碱地配套开展标准化种植。这款番茄汁产品不仅能让消费者品尝到盐碱地特色,更让科研成果转化为了看得见的生产力。”李传浩说。

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科研力量打造特色番茄汁产品,正是黄三角农高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盐碱地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黄三角农高区充分发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优势,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联合攻关,突出解决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等瓶颈问题。通过整合区内外科研技术力量,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科研团队与龙头企业一对一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盐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于攥紧耐盐碱优质种子。瞄准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黄三角农高区加快构建“五位一体”育种创新体系,培育小麦、水稻、田菁等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68个,其中已审定新品种20个,进入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新品系20个;按照“产学研+育繁推”发展模式,引进培育了山东禾惠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种业公司,成立了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乡村振兴推进联盟,联合45个村级合作社成立联合社,与澳亚牧场、初心农业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订单种植面积10.8万亩;积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支持,获批筹建耐盐碱作物品种鉴定评价技术委员会……

未来,黄三角农高区将持续深化科研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努力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带动群众增收的实际动能。

创建特色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近日,记者在黄三角农高区滨海产业园山东金芦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快繁实验室看到,工人们在无菌环境中将植物的愈伤组织移栽到培养基中,后期将通过分化和再生等过程,成为一株株新生的金芦竹幼苗。

据山东金芦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白红爽介绍,金芦竹的热值足以媲美优质燃煤,可用于生产生物炭、有机燃料及航空燃油。它的纤维率高、质量好,可被用于造纸,还能用于制作板材。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7%以上,是制作牧草饲料的优质原料。此外还可用于制造木质素、石墨等高价值工业原料,用于医药、保健、美容等产品开发……

据了解,推动金芦竹从实验室育苗到产业化开发,正是黄三角农高区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黄三角农高区重点规划建设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园、智慧农机创制园、生态草牧业产业园、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扶持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建基地、作示范,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

生物农业发展方面,黄三角农高区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科研中试基地建设,打造盐碱地现代农牧循环产业园。自主品牌中科授粉熊蜂实现工厂化繁育,打破国外种源和繁育技术垄断;鼎创生物公司研发青贮菌剂等功能菌剂,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万余亩;昆虫信息素原药等一批高技术产品正在加速实现产业化。

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方面,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研制成功适应盐碱地土壤耕作的折叠式开垦机、旋垦机、耕播一体机等农机具装备,依托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构建旋耕、播种等9个田间机械化作业应用场景,智能农机正从“工厂”走向“田间”。

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方面,聚焦耐盐碱功能粮食、中草药、健康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建成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产业中试基地,落地实施了肉苁蓉精深加工、菊芋粉精深加工等一批产业化项目。

生态草牧业产业发展方面,深化与山东惠新草业战略合作,聚焦耐盐碱饲草种质资源开发、规模化种植及草畜一体化全产业链建设,初步形成“企业+科研+基地”协同发展格局;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共建黄三角生物遗传与分子精准育种实验室,建成国内领先的肉羊全基因组检测平台和亚太地区最大的种羊种质数据库;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乳业有限公司构建起了“种植、牧业、乳业”全产业链条,可为全市10万余个家庭提供送奶到家服务。

打造产品深加工链条,做强盐碱地特色品牌

一进入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特产直营店,记者的目光就被琳琅满目的产品所吸引,这里筛选整合了黄三角农高区代表性的农产品,从日常所需的啤酒、牛奶、奶粉、酸奶,到家庭烹饪必备的面条、小米、大米、食用油等。每一款产品都带着盐碱地的独特印记,让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到本地特产的品质与特色。

拿起企业生产的面条产品,初心(东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圆向记者介绍,企业在盐碱地上开展中草药、特种小麦、鲜食玉米等标准化种植,为后续盐碱地农产品深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以面条为例,他们从种植端就严控品质,收获后通过低温研磨、精细制粉,保留小麦原香,生产的面条麦香浓郁。

黄河三角洲广阔平坦的盐碱地为酸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东营广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丽华介绍,企业通过对酸枣枣肉、仁、叶、鲜食品种的开发,以及以酸枣为原料的功能食品研发,形成了科研、种植、产品回购、加工、检测、销售、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从初心农业的小麦面条,到广元生物的酸枣系列产品,黄三角农高区在特色农产品研发与全产业链打造上的探索成效显著。近年来,黄三角农高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农村新型经营组织联合协作,共同推进特色农产品全链条发展,开展盐碱地特色农作物育种育苗;加快选育、改良、推广一批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品种;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研发应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做大做强精深加工产业……

此外,黄三角农高区还鼓励引导中黎、中元、科恩、水发等企业团队扩大藜麦、菊芋、碱蓬、肉苁蓉、苜蓿等特色农作物种植规模,积极引导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衍生产品开发。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农产品博览会和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奈高”乳品、“利高”花卉、“雪绒花”冬枣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盐碱地特产”逐步走向中高端市场,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从科技支撑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到园区集群培育多元特色产业,再到品牌赋能推动产品走向中高端市场,黄三角农高区以“向盐碱地要效益”的坚定探索,让昔日“不毛之地”蜕变为今日“产业沃土”。

未来,黄三角农高区将继续以科技为犁、以产业为种,在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新篇,努力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黄三角方案”。

(记者 张佳松)

责任编辑:景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