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时下,走进河口区新户镇,虾蟹满池,冬枣飘香,特色农产品迎来丰收季,鲜甜上市。
“早上刚摘的冬枣,大家尝一尝。”在冬枣专业村东鲍井冬枣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朱耀东随声吆喝。“大棚冬枣提前上市,口感脆甜,我们一边给抖音上客户送货,一边搞冬枣园采摘。”朱耀东说。丰收时节,东鲍井村枣农们进入忙碌时刻。“我们这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着独特气候,冬枣口感好。”
近几年,东鲍井村通过举办冬枣采摘、田园游览、留影、艺术体验等活动,把农田变为旅游景区,进一步打响冬枣品牌知名度。如今,通过发展冬枣产业,东鲍井村焕然一新。新盈合作社的食用菌、天河湾的黄金苹果、盐田虾、梭子蟹……盐碱地特色农产品遍地开花,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种植户更是想尽办法,让本地农产品卖的价更高,热闹非凡。
“这是我们刚刚加工好的盐田虾,大家都尝尝。”在海盛水产公司加工区,整洁干净的车间里工人们紧张忙碌着。在这里,经过严密消毒防护的工人们将盐田虾分拣后,经过蒸煮、清洗、冰存、包装、入库等环节,加工好的盐田虾预制菜订单陆续发往全国各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海盛公司建设新型现代化对虾加工车间共1500平方米,近年来新建虾滑、虾丸精深加工生产线和对虾加工、包装、检测检验等生产线3条以及5000吨低温冷库,实现年加工产能1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农民就业300人。
在新盈食用菌合作社,丁金红夫妻俩把采摘好的蘑菇交到客户手中。“摊子刚摆出来就有人过来咨询,现在已经卖出去1000多斤了。”丁金红介绍,她聘请国家食用菌综合试验站站长任鹏飞、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首席专家万鲁长教授、市农科院蔬菜食用菌研究所常尚连等到基地进行食用菌技术指导和培训,为科技种菇奠定了基础。从最初的简单养菇到现在的科技种菇,丁金红从最开始只有几间棚到现在的食用菌生产领头羊,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小蘑菇”在科技助力下,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农产品一头连着农业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腰包。为把本地土特产卖得出、卖得好,新户镇牵线搭桥、加快建设产销对接支撑平台,让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促进产业振兴,让群众增收有道。同时,新户镇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方式抱团取暖,更好产生集聚效应,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产业增值收益。
(记者 闫雯雯 通讯员 张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