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2025年10月19日,2025黄河口(东营)马拉松即将开跑,让我们一起听听马拉松跑者们的故事。
拥有东营全马永久号码和免费参赛资格的60岁跑者毕爱玲:
100场马拉松跑出热爱与坚守
“2025年10月19日黄河口(东营)马拉松,将是我的第100场马拉松。”60岁的毕爱玲眼中满是期待。
毕爱玲与跑步的缘分始于38岁:“当时孩子上高中,送完孩子喜欢出门转转,慢慢跑了起来,一坚持就是20多年。”2009年,45岁的她首次参加北京马拉松。此后,她2009至2016年连续七年参加北京马拉松,2010年起连续参加东营十三届马拉松,拥有东营全马永久号码和免费参赛资格,“东营是我的‘主场’,跑着踏实”。
跑马路上,高光与温暖交织。她全马最好成绩3小时36分06秒,半马1小时40分53秒。今年以来,她已中签10余场全马,完成5场赛事,下半年5场赛事也已报名。“跑马能帮到人,才更有意义。”毕爱玲加入抖音马拉松公益寻亲计划,“现在跑马拉松,后背印着失散儿童照片,我多跑一步,孩子回家希望就多一分。”她还开通抖音账号,记录跑马点滴的同时转发寻亲信息。
这些年,她的坚持温暖了身边人,她的故事广为人知:2015年垦利电视台为她录制专题片《跑步快乐,快乐跑步》;她还获“垦利敬老楷模”“黄河口和谐使者”等荣誉,2022年获黄蓝公益特殊贡献奖。
(记者 周菲菲)
马树文的急救跑者成长记:
从独自夜跑到赛道守护者
“踩在铺得平整的绿道上,风裹着河边的潮气,突然就想跟大家聊聊我怎么成了急救跑者——就当是跟你们一起‘跑’一遍这段路。”国庆假期第一天,刚跑完10.1公里的马树文,翻开了自己与急救跑者结缘的记忆。从习惯独自夜跑的“孤勇者”,到统筹赛事急救管理的“赛道管家”,他的故事藏着无数“不知不觉”的温暖瞬间。
这事儿得从2022年12月算起。那时他已跑步数年,却始终独来独往,改变源于一次偶然的夜跑,那天,马树文正绕广场跑,袁教练跟了上来,并排跑了1公里后,袁教练邀请他加入跑团,那算是他跟“急救跑者”的第一次“间接碰面”。
2023年初,马树文因工作需要在隔壁城市项目帮忙,偶然在跑团群看到红十字初级救护员培训通知,报名当天截止。他于是推掉所有安排,连续两天学满8小时课程,从心肺复苏到止血包扎,记了满满一本笔记,拿到证书时心里特别踏实。
2023年9月23日,龙居黄河口(东营)马拉松热身赛,是马树文首次以急救跑者身份上赛道。“早上4点多就起来收拾,穿马甲、背急救包时手都在抖,怕反应慢、帮不上忙。”一位大姐抽筋,马树文指导她拉伸,陪她走了几百米,看着她重新跑起来,心里突然就暖了。马树文说,“原来急救跑者的意义,不一定是‘救急’,有时候只是‘陪一程、帮一把’。”
2025年,马树文角色升级,在长跑协会主办的赛事负责媒体对接,客串过主持,还负责今年黄河口(东营)马拉松急救跑者的对接管理工作——从“跑赛道”到“管赛道”,又向前迈了一步。
(记者 周菲菲 )
赵东耀的马拉松逆袭路:
从174斤胖子到“东营一哥”
“冲线后我站都站不住,被扶起来时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突然就想鞠躬,他们要在赛道服务6小时,比我跑42公里更不容易。”回忆2024年东营马拉松的经典瞬间,37岁的赵东耀眼眶微红。这位祖籍辽宁阜新、现定居东营的跑者,如今是当地跑圈公认的“一哥”,2024年全年两次跑进全马2小时30分大关,东营马拉松更跑出2小时27分的个人最佳成绩,而五年前,他还是个体重174斤、因患高血压才开始接触跑步的“小白”。
赵东耀与东营的缘分始于亲属关系,定居此地后,因体重超标和血压偏高的问题,看着东营浓厚的跑步氛围,他坦言:“就想着试试通过跑步减肥。”从此便开启了跑步之路。2024年无锡马拉松,赵东耀以2小时40分18秒完赛,距离2小时38分的目标差了2分钟,这份遗憾让他为同年6月的辽宁锦州马拉松制定了“反常规”训练计划。“那时候我开着米线店,就利用中午客流低谷的时间练耐热,别人都在早晚凉快的时候训练,我偏要在正午跑,就是要练到别人觉得热得受不了,我才刚觉得热的状态。”
作为跑圈公认的“东营一哥”,他给大众跑友的建议格外实在:“记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八个字。很多人跑步的初心是减肥、降血压,千万别为了追求成绩忘了这个初衷。能跑出顶尖成绩的人寥寥无几,不如保持良好作息,开开心心地跑步。”
(记者 周菲菲)
东营爱心陪跑团:
爱心陪跑暖赛道 温情相伴显城韵
2024年10月20日,中国万达?2024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如期开跑,3.5万余名跑友汇聚黄河尾闾,共同奔赴这场国内首批“双金”赛事的盛会。东营市长跑运动协会与东营市红十字会应市体育局要求联合组建爱心陪跑团,专门为70周岁以上老年跑者提供一对一陪跑服务,用陪伴守护安全,用爱心书写赛事记忆。
比赛当天,天还未亮,赛事检录处已人头攒动。7时30分,发令枪响后,9000名全程马拉松跑者率先启程。赛程中,他们始终紧随老年跑者左右,密切关注身体状态,从补给提醒到节奏调整,从安全防护到精神鼓励,用细致照料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安心参赛。
这场陪跑活动里,六个小组各有动人故事。全马610收尾组的刘新芳与崔亮,陪伴83岁的杨玉正老人过了关门时间仍不离不弃,最终护送老人顺利抵达终点;全马530组的许霞和孙奎英默契配合,助力70岁的苏勤生老人圆满完赛;任飞、刘永刚、赵慧敏三位陪跑员虽中途遇小插曲,仍齐心协力协助70岁的王怀新老人完成挑战。半马赛道上的温暖同样不缺席:马树文与王敏敏陪伴73岁的黄景仁老人刷新个人最佳成绩;季宪荣独自护送78岁的石学功老人跑完比赛,途中还不忘伸手帮助其他有需要的跑者;雷玉杰和崔风云则稳稳守护80岁的刘凤义老人安全抵达终点。
每一届马拉松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参赛者、志愿者与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而爱心陪跑团的出现,让赛事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传递爱与正能量的平台。
(记者 周菲菲 通讯员 马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