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绿化提升了,公园增多了,工作生活在东营这座城市的人们,深切感受到周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优美的环境是城市最好的名片。走在东营城区街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城区湖泊星罗棋布,与纵横的水系交织成网;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共同描绘出一幅“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的和谐场景……
近年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扎实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各项工作,着力增绿提质、增花添彩,城市绿量持续增加。如今,在城区随处可见的一抹抹绿色,让这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现在,城市绿化越来越好,出门就有绿景,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有滋有味!”市民孙浩开心地说。这一抹抹绿色,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气质,也温暖着每个东营人的日常。近年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扎实推进辖区内园林绿化建设与管养水平,中心城区绿地率达42.49%,绿化覆盖率46.03%,公园绿地和广场服务半径覆盖率96.18%,基本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重点项目方面,完成了胜利大街水系西侧步道贯通、南二路(东八路至广利河桥)道路绿化提升工程等重点绿化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为城市建设更新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加快推动城市绿道建设贯通升级,2023年实施胜利大街水系、广利河段绿道贯通工程,通过建设运河路桥、赵州桥沉水走廊等设施,新增绿道0.85公里,围成10公里环线绿道贯通,实现了绿道(自行车道、人行步道)不间断无障碍通行,有效满足了市民骑行、健步需求。2024年,又对北一路绿道改造提升5公里,包括破损路面维护更新和配套服务设施维修更换,进一步提升了绿道品质。特别是在绿道改造中,注重绿道与周边自然景观和城市功能区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节点,提升了绿道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憩、娱乐的理想空间。按照公园绿地建设标准,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和裸露土地,通过拆围建绿、油井绿化等多种方式,合理布点口袋公园,相继建成了网明园、四德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游园,以及明佳游园、悦澜湾公园等口袋公园。公园结合周边环境和居民需求,融入文化、休闲、健身等元素,打造“一园一特色”,成为市民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有效提升了城市绿地的均衡性和便利性。
除此之外,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稳步推动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与分级分类养护精细化,管养的12个综合公园、5个专类公园、60个街头游园及31个社区游园,基本形成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完成了英才路、湖州路等20条城市道路绿化项目;对辖区内绿地开展分级养护,设置不同养护标准和方案,确定秋月湖公园等为精品绿地进行重点养护管理。同时,通过创新养护机制、完善监督评价标准、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实现了绿地养护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有效提升了绿地养护质量。
湿地是东营的特色,水环境治理是守护这方生态明珠的生命线。为此,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对辖区内河流定期开展“江河湖海清漂专项行动”及“清岸行动”,排查河道、清理垃圾与渔网,劝离捕鱼人员;对辖区内广利河、溢洪河定期水质检测,依据结果制定应急治理措施,强化入河排口排查,常态化巡河并健全台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抓好相关雨水泵站(泵井)管理。同时,还积极构建智慧水务管理体系,利用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对重点河段水质、水量的实时监控与动态预警,为精准施策、科学管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居民需求,加强各类绿地之间的连通性和整体性,同时持续完善公园体系,提升公园品质和服务功能,不断推进绿道网络建设,推动绿地养护管理提质增效,让“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特色更加彰显,为湿地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记者 张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