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10月11日,2025年东营市“增进民生福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居住环境领域专场召开,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岳翠峰,市水务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琦,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兰刚,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副主任扈明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全市住建、交通、水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施惠民生、暖民心的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着力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我市始终把群众安居宜居优居作为头等民生大事,高标准推进“好房子”建设,制定出台《东营市“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5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高品质住宅试点。连续六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市民生实事,累计改造老旧小区391个、非直供电小区57个,惠及居民5.5万余户。大力推进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和充电设施建设,今年完成929个停车棚、9290个充电端口建设,基本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累计加装电梯94部。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8052套政府投资公租房通过“循环配租”方式,动态保障2.3万户住房困难家庭,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租房贵”痛点,将低效利用的145套(间)存量闲置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精准保障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安居更暖心。
为提升城市品质,我市持续完善公园服务功能,累计完成96处体育设施进公园、37处学校周边“三件套”设施建设,新增开放共享绿地38处、55.28公顷。市政公用服务持续完善,推进水源工程建设、水厂新建扩建等重点项目,改造老旧燃气管网400余公里,完成全市91万户居民不锈钢波纹燃气管改造和2500余户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积极推广地热供暖,助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城乡垃圾治理系统推进,积极推进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分级管理试点,探索打造“物业+”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民生服务领域,我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模式。针对占道经营等“顽疾”,印发《东营市城市便民摊点群设置管理导则》,规范店外经营1.8万余次。设立“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站132处,及时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城市“智管”水平显著提升,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打造“综合飞一次”AI智能分析系统,重点针对建筑垃圾、市容环境、房建和市政施工工地等领域开展专项巡查。全面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深入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攻坚行动,规范公共收益600余万元,切实维护广大业主合法权益。
交通体系构建上,我市积极织密城乡路网,构建便民交通体系。实施北二路、府前大街、南一路等城市主干道路改造,为60多个已建成住宅小区配套市政道路,完成了60余条“断头路”贯通,城市路网密度和通达性大幅提升。“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991公里、危旧桥梁改造49座,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1160公里,县乡公路三级及以上比例超66%,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83.7%。重点推进城区示范健身步道修复完善贯通项目,建设改造步道31公里,串联起秋月湖、丽日湖、玉带河、清风湖等城市公园及滨水带状公园,实现中心城区95公里绿道无障碍贯通。
(记者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