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今年以来,广饶县大王镇积极作为,多管齐下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多样宣传,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屏幕里的魏爱玲照顾瘫痪小叔子十七年,刘华守护患病老人二十年,这些身边的故事比讲道理更动人。”在大王镇文化广场,驻足观看电子屏的村民李大姐感慨道。为让移风易俗理念“入脑入心”,大王镇创新宣传载体,依托镇文化广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大厅等公共场所的室外电子屏,打造 “流动美德宣讲课堂”。电子屏上,不仅循环播放中国好人的先进典型事迹,还推出《倡新风传美德》《邻里的彩礼“脱口秀”》等微视频 ,以真实故事传递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拆解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的“生活难题”,让村民在轻松观看中理解移风易俗的意义。截至目前“流动美德宣讲课堂”已累计播放各类视频20余次,覆盖群众超7000人次。
同时,移风易俗赶大集活动热闹非凡。志愿者走上街头,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页,向群众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新举措。截至目前,已发放宣传单页2000余份,切实提高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温情活动,传递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不仅要“讲道理”,更要“暖人心”。大王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文明新风在细节中传递。
在花园社区,每月都会组织长者生日会。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精心筹备,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送上生日蛋糕、鲜花和祝福。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蛋糕,聊着家常,共享欢乐时光。这种温馨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以前过生日都是自己家里简单过一下,现在能和这么多老伙计一起过,热热闹闹的,心里特别高兴。”参加生日会的张大爷笑着说。红星社区则聚焦老年夫妇的“遗憾”,为辖区内的老年夫妇拍摄夕阳婚纱照。许多老人年轻时因条件限制,没有拍过婚纱照,社区了解到这一需求后,联系摄影志愿者为他们圆了婚纱梦。老人们穿上婚纱礼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这些活动,让文明新风在点滴中传递,将尊老敬老、邻里和睦的文明理念转化为居民们可感可触的温暖和关怀。
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潮流
志愿服务是推动移风易俗的“生力军”。大王镇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带动作用,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西李、南陈官、灶户王等村率先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深入社区、村庄开展文明祭祀宣传。志愿者们向村民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讲解传统祭祀方式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倡导大家用鲜花祭祀、网络追思、家庭追思会等绿色环保方式缅怀先人。今年清明节期间,志愿服务队共发放倡议书3000余份,在全镇营造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良好氛围。
镇团委、妇联也积极行动,将移风易俗融入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爱的抱抱”“两人三足”等小游戏,不仅拉近了青年之间的距离,更将正确的婚姻观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参与者在欢乐中领悟婚姻的责任与美好,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参与活动的小王说:“以前觉得婚姻就是‘过日子’,现在明白还要有责任和包容,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如今走进大王镇,结婚彩礼的“攀比声”少了,邻里互助的“暖心话”多了;大操大办的“热闹劲”淡了,文明节俭的“新风尚”浓了。从宣传引导到实践养成,从个人自觉到集体行动,大王镇正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共绘“民风正、民心齐、乡村美”的文明新图景,让文明之花在乡村大地上更美绽放。
(记者 于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