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奋进五载,河口潮涌;时代答卷,担当为笔。在回顾“十四五”奋进历程的重要时刻,我们聚焦河口区2021—2025年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聆听这片土地上产业升级的轰鸣、乡村焕新的脉动、向海图强的潮声、民生幸福的回响。东营日报推出“十四五”时期河口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以数据解读发展之变,用故事感知时代之温,全景展现河口人民用汗水浇灌的硕果、用实干书写的华章。
本系列报道将循着“工业强区、乡村振兴、向海图强、民生福祉、文化润城、善治河口”六大脉络,带您穿梭于智能工厂与万亩良田之间,漫步在碧海蓝天与幸福街巷之中,感受经济航船的稳健前行、城乡面貌的精彩蝶变。
风光渔储一体开发、工厂车间智能升级、园区发展绿色转型……河口区工业经济正以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嬗变,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滩涂之上,光伏板逐光而列;车间之内,数据流实时奔腾;园区之中,产业链协同共进。五年蝶变,河口工业引擎轰鸣。2018年8月,唐正500MW生态高效渔光互补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成为全国首个无需国家补贴的市场化交易光伏发电项目。这个计划总投资30亿元、占地1.1万亩的超级项目,开启了河口区“空中风电、水面光伏、水下养殖、陆上储能”的风光渔储“四位一体”立体分层综合开发模式。如今,50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
近年来,河口区坚持“产业为基、工业为主、项目为王、企业为尊”发展思路,聚焦“工业运行、转型升级、数实融合、为企服务”,工业韧性凸显,增速稳健上行。2021年至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73%,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展现出较强的产业韧性和发展活力。
主导产业升级: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2023年,河口区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达19.5%,位列各县区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24年达到12.4%,位居各县区第二。
这些数字背后,是河口区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坚定决心。富海集团作为当地龙头企业,其智能化改造案例成为河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富海集团曾面临典型传统制造企业的痛点:生产数据采集难、装置运行不稳、设备维修成本高。
该企业通过建设工艺仿真培训系统,以及MES、实时数据库、PIMS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同时打造的石化商城平台,实现了销售业务无人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
改造后,企业装置自控率提升至90%,生产效率提高20%,维修成本降低5%,客户下单效率提升70%,年节约人工成本500万元,成为当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标杆。
新兴产业集聚: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面对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经济转型双重压力,河口区准确把握趋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截至2025年6月,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94万千瓦,年发绿电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1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9万吨。河口区连续四年实现绿电净输出,成为山东省首个绿电全覆盖县区。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多点发力,构建起“风、光、储、氢”多元互补的能源格局。
新材料产业“链”上发力。以彩客新材料、瑞致新材料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推动锂电池材料、PVC结构泡沫、轻量化材料等高端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2025年启动16个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超188亿元,千亿级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正加速集群化发展。
图为山东彩客新材料有限公司立体仓库。
高端装备制造稳步发展。产业细分为钻井、采油、海洋工程等六大链条系统推进。山东中车成功下线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具备年产500台大功率风机的产能;金风科技主机总装基地即将投产,形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集群,为区域能源装备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大健康产业蓄势待发。依托汇海医药、仙河制药等龙头企业,发力中成药与创新药。汇海医药建成8个研发平台,拥有52项专利,更自主研发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的水相绿色合成及高纯度精馏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冲进国际赛道。
园区建设提速:
从载体搭建到生态赋能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河口区统筹推进各类园区建设,为产业集聚发展搭建高水平平台。
河口经济开发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阵地。2021年至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73%。投资7.5亿元建成科技创新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轻量化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累计招引重点产业项目2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41亿元,年均增长50.7%,其中工业投资102.03亿元,年均增长64.2%。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作为全市首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已成功引进年产100万台液晶电视、新型智能数字文旅游乐产品及车载大尺寸触摸屏盖板生产三大项目。
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于2025年4月实现扩区并点,形成主片区与华联片区一体化管理,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省化工园区综合评价。园区聚焦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两大集群,目前已落户企业48家,规上企业24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小巨人”、高企等平台21家,省级瞪羚企业、技术中心等45家。2025年前7个月,园区工业总产值近2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戴瑞克新材料获评2024年山东省绿色工厂,通过蒸汽回水再利用等技术,年减少蒸汽消耗约2000吨;彩客新材料开发一步法清洁生产工艺,较传统工艺减少35%成本,实现废水“近零排放”和副产盐“零生成”;山东海螺型材年产2万吨节能型材生产线技改项目已试产,绿色产能持续扩容。山东凯密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绿色环保的生物发酵法,年产2000吨L-天冬酰胺原料药项目顺利投产;河口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入选“中国智慧化工园区名录”。
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过去五年,河口区新开工项目412个,总投资达981.9亿元。以鲁北光伏基地、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为代表的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金风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中车20兆瓦风机下线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有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2025年7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通报,河口区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明显的县(市、区)。这份荣誉,便是河口工业引擎五年跃迁的最佳证明。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代景芹 刘晋忠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