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庆丰收 强乡村 促振兴 东营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总体安排和筹办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权威发布·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9-19 08:16

爱东营讯 9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总体安排和筹办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英明介绍我市农民丰收节活动的开展情况及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成效,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我市将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活动宗旨,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主场设置在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本次活动进一步突出农民主体,通过深入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振促进城乡消费,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充分展现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扎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夯实“三农”根基。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6%,居全省第3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77元,同比增长5.9%,居全省第5位。

在粮食生产上,我市大力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市夏粮再获丰收,面积165.4万亩、单产858斤、总产14.2亿斤,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深入实施国家大豆单产提升工程、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和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全市粮食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1至8月份蔬菜总产量53.6万吨,肉蛋奶总产量8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2.3%。新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20.5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突破310万千瓦,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我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基本完成,盐碱地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园、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样板区建设扎实推进,初步探索出了“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封域双层暗管排盐”“机械深翻打破不透水层+暗管铺设”等多种技术模式。加快推动盐碱地种业创新,今年又有6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17个新品系进入省或国家审定试验,全市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达到22个。

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上,我市扎实推进百亿级现代畜牧、国家级沿黄大豆产业集群提档升级,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等10条农业全产业链得到巩固提升,加快实施总投资47亿元的56个重点项目,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大幅增长。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黄河口农品”品牌建设行动,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7家,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突破6000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个、省知名农产品品牌36个,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突破12亿元。

同时,我市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片区提升行动,新争创5个省级片区和衔接推进区。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16个省级、17个市级、26个县级片区,村庄覆盖率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1%,65%以上的村庄污水实现有效治理,累计建成省市级和美乡村326个,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教育、住房、医疗等各类帮扶政策实现应享尽享,落实产业帮扶,累计补助救助困难群众5.6万人次,保证了脱贫群众长期受益。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景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