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开饭喽!”8月28日上午,垦利区胜坨镇孙家村助餐食堂内,清脆的吆喝声伴着饭菜香气传开。50余位75岁以上老人围坐餐桌,品尝着热气腾腾的肉包子与解暑绿豆汤,欢声笑语充满了明亮的食堂大厅,勾勒出基层养老服务的温暖图景。
在垦利区胜坨镇孙家村助餐食堂,老年人正在享用免费午餐。
走进孙家村助餐食堂,老人们正在有序领餐,工作人员将刚出锅的饭菜细心盛进餐盘。“以前一个人做饭费劲,做多了浪费,现在食堂饭菜合口还免费,能和老姐妹边吃边唠家常,日子太舒心啦。”78岁的孙大娘端着餐盘笑得格外开心。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树春介绍,食堂投资约30万元,配备30套餐桌及热水器、消毒柜、留样机等设备,可容纳100余人同时就餐,每周3天为村内57名75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并安排公益岗人员轮值保障运营。
这样的幸福场景,在垦利区多地同步上演。董集镇杨庙社区幸福食堂里,程大爷指着餐盘竖起大拇指:“一块钱就能吃顿热乎饭,菜量足还软烂,牙不好也能嚼得动!”食堂不仅推行低价惠民,更注重适老化细节,严格控制油盐用量,菜品以清淡软糯为主;垦利街道左二村老年食堂内,村民杨付善感慨道:“年纪大了做饭难,食堂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该食堂配备安全餐厨灶具,可容纳60人就餐,还为失能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惠及全村200余名老人。
据了解,垦利区已建成黄蓝汇·颐养中心37处,辐射50个村居,服务2000余名75周岁以上有就餐需求的老人。为精准服务老人,食堂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根据意见调整菜谱——为牙口不好的老人增加炖煮类菜品,夏季推出绿豆汤等解暑饮品;同时严守食品安全底线,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老人吃得卫生、安心。
小食堂背后是“大民生”。下一步,垦利区将持续创新老年食堂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让“老有所养”的温暖承诺,始终飘荡在食堂的热饭香中,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短评
垦利区的老年食堂,虽是“小工程”,却精准戳中农村高龄老人“吃饭难”的痛点。餐盘里的科学配比、餐桌边的欢声笑语,财政奖补的落地、公益岗位的守护,既算清了惠民“经济账”,更答好了为民“民心卷”。
老龄化加速的当下,民生服务无需“大而全”,唯有扎根乡土、贴近需求,把“柴米油盐”的小事办实办细,才能让惠民政策暖到百姓心坎上,让“幸福味道”长久留在老人舌尖。
(记者 周菲菲 通讯员 孟小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