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讨海”到“耕海”,山东将“一片海”做成一条千亿级产业链

山东新闻·大众新闻·大众日报·2025-09-02 16:36

数道金光洒向蔚蓝海面,深蓝船身劈开黄海千顷碧波,浪头和船头怒撞交锋,碎浪飞溅。白色海鸥绕飞百千红色旗帜,像为利剑出鞘时最迅疾的船只加冕。

“嗡—”9月1日12时,清亮的汽笛声响彻云天,准时叫醒这座“休养”了4个月的全国渔业第一县—威海荣成的平静海面。

当夜,近海穿梭的小型船只就带回了肥润鲜甜的鲅鱼、带鱼和皮皮虾,它们在码头即被一抢而空,“鲜”在海边居民的舌尖。

而驶向蔚蓝深处的大型远洋捕捞船只,将在短则一周、长达近月的游弋后,将金枪鱼、鱿鱼和南极磷虾装进-25℃的“移动的大冰箱”,于48小时内“鲜达”全国,或源源不断运向韩国釜山、美国洛杉矶、俄罗斯莫斯科与哥伦比亚的商超货架。

43年来,荣成蝉联水产品产量全国县级桂冠,坐拥“从浪尖到舌尖”的全链条海洋产业。从这里,也得以一窥更为辽阔的山东海洋经济全景。

“讨海人”转身“耕海”

“鲁荣渔56787”号年轻的船长刘凯,用“向大海讨生活”形容自己祖辈世代的过往。

曾经,依海维生的渔民习惯用“讨海人”称呼自己,风雨摇动,鱼虾吞吐,海的“脸色”决定了日子的成色。

丰年竭泽,歉年叹气—粗放的捕捞模式一个劲儿“讨要”,让20世纪90年代的荣成和全国诸多沿海城市一样,一度陷入“无鱼可捞”的渔业资源萎缩困境。

“各地都在寻找不同的出路,荣成很幸运,摸索出了立体养殖的路子。”寻山集团爱伦湾海洋牧场经理卞大鹏介绍,立体养殖将垂直海域划分为“藻-贝-鱼”3个功能区,上层挂养海带、龙须菜等藻类,形成光合带吸碳放氧;中层主养牡蛎、扇贝,利用其过滤海水净化水质,同时为下层提供养分;最底层通过人工鱼礁播养海参、鱼类。

卞大鹏调侃说,“海边人常说,养海带相当于海里捞‘铜’,养扇贝是海里捞‘银’,养鱼才是捞‘金’呐。”在立体养殖中,这三者比例为7:2:1,鱼类仅占10%。这意味着这一模式放弃了短期内经济价值最可观、回报最直观的鱼类养殖,转而培育可循环、高利用效率的健康生态。

短期“牺牲”的回报亦是可喜的。立体养殖尽管会使企业在头几年有所减产,但最终带来了20%—30%的亩产增收,且年固碳量可达42.5万吨。2021年,威海市向寻山集团开出全国首例“海洋碳汇贷”2000万元,是对相当于7万公顷森林碳吸收量的定价,亦是对海洋馈赠的“回礼”。

以立体养殖为底,“海洋牧场”成为进阶版本。“就好比在海上种植藻类,圈养贝类鱼类,把人工育苗投进自然海域,形同大规模散养。”卞大鹏解释说。

循着科技兴海的路子,2016年,《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7-2020年)》发布。2019年,山东成为全国唯一试点海洋牧场的省份。如今,“养海”六载,全省已建设海洋牧场140处,其中国家级72处,占全国总量的38%,成就了数量与规模的“双料冠军”。

餐桌之外 牌桌之上

石岛非岛,却繁茂如林—在这里,林立着冷链物流、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和海洋生物制药企业,“一条鱼游到石岛,它可以变成任何形态”。

开海48小时后,大批船只将满载渔获集中归港。冷链运输车早已整齐列阵,车厢中,GPS和温控芯片一同亮起,温度、湿度、位置实时“跳”上云端。

新鲜的海味将沿着G228,搭乘特运航班,飞抵全球主流餐桌。

但,荣成的海洋产业野心,远不止于此:除了端上餐桌,还要挺直腰板,坐上高附加值产品链的“牌桌”。

远洋船队带回的一条金枪鱼,如何“身价倍增”?在荣成蓝润集团,鱼皮、鱼骨这些曾经的厨余边角料,经特殊酶解技术,被精准“剪切”成能轻松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肽,备受市场青睐的深海面膜与保健饮品由此诞生。

蓝润集团负责人感叹,“每吨鱼骨能提炼4公斤胶原肽粉,这些海洋软黄金可比鱼肉金贵多了。”而在青岛,南极维康年产南极磷虾油软胶囊20亿粒,成为走俏欧美、中东的“尖货”。

放眼山东,“一片海”已被拆成“一条链”—从分子到药物、从鱼皮到面膜、从实验室到全球货架,这条愈延愈深的产业链,正在为山东创造数千亿价值:2024年,山东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904亿元,4个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7.3%。

今日休渔 明日有鱼

回到海洋故事的起点,从小鱼苗变作鲜鲅鱼,长达4个月的休渔期,算的是一笔“生态账”,也是一笔“经济账”。荣成市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于杨打比方说,这就像给海洋放了一个长假,让水生生物安心休养生息。

刘凯说,渔民从来晓得,今日休渔,是为了明日有鱼。

调查显示,十年伏季休渔以来,渤海渔业资源相对密度增长了3至7倍、黄海渔业资源相对密度增长了2至5倍;黄海里的带鱼、银鲳、三疣梭子蟹、鱿鱼、中国对虾等主要经济种类资源量增长了20%—80%。

荣成市海洋发展局智能监控系统的大屏上,星罗棋布的红色圆点遍布近海。即将回港的渔民们,将在这本生态与经济的账本上,记录下更多的收获。

责任编辑: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