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点亮兴隆村 真情温暖留守群体——东营职业学院信息与未来技术学院社会实践队在酉阳兴隆村开展推普助农实践活动(二)

教育·东营网·2025-09-01 13:07

8月26日,东营职业学院信息与未来技术学院社会实践队在重庆酉阳兴隆村继续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基于首日服务基础,实践队紧扣当地留守儿童、中年群体及留守妇女、老人的实际需求,分对象开展特色语言服务,以专业行动搭建语言沟通桥梁,推动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情感关怀深度融合。

在儿童服务专区,队员结合儿童认知特点,精心策划了“萌娃学语故事会”“普通话词语接龙”“普通话儿歌传唱比赛”等趣味环节。活动中,队员化身语言指导者,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发音,通过生动的肢体动作讲解难懂词语;孩子们从起初的羞涩腼腆,逐渐变得主动互动,不少人还能用普通话分享家乡趣事,现场充满欢声笑语。趣味活动结束后,队员为每位参与儿童送上印有拼音字母的笔记本、马克杯等实用小礼品,同时为表现积极的孩子颁发“普通话小标兵”定制奖状。拿到礼品和奖状的孩子们,或当场翻看笔记本,或小心翼翼捧着奖状,脸上满是自豪与开心,并用刚学会的普通话向队员道谢:“谢谢哥哥姐姐!”

午后,伴着蝉鸣与微风,队员们手持提前印制的普通话宣传手册开展走访服务。他们主动走进留守妇女家中,结合手册内容讲解日常交流中的普通话常用句式;遇到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则坐在院坝的小板凳上陪老人拉家常,一边教老人用普通话称呼“儿子”“孙女”等亲属称谓,一边逐句朗读手册中的生活常用语,还通过当地方言耐心解释含义,帮助老人理解。交流过程中,不少老人和妇女在队员的指导下尝试用普通话对话,现场氛围格外温馨,队员们同时认真记录下村民提出的“希望多学与孙辈视频的对话”“想了解普通话版农产品销售用语”等需求,为后续服务积累翔实素材。

夕阳西下,当日志愿服务接近尾声。离别时,孩子们紧紧拉住队员的手,有的红着眼眶询问“哥哥姐姐下次还来吗”,有的拿出提前画好的画作——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兴隆村的田野、房屋等熟悉风景,满含不舍与感恩之情。队员们被孩子们的真诚打动,承诺会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以更多实际行动助力兴隆村发展,进一步拉近与村民的情感联结。

信息与未来技术学院社会实践队始终秉持“以专业服务社会,以真情传递温暖”的理念,此次赴重庆酉阳兴隆村的推普助农活动,是其“乡村语言推广计划”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完成了普通话知识的传递,更搭建起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爱心接力通道。未来,服务队将结合本次收集的村民需求,继续深耕乡村志愿服务领域,推动普通话推广工作在更多乡村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提供语言沟通层面的坚实支撑。

(乔峰  丁天淇 陈怡汝)

责任编辑:李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