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筑桥传薪火 青春助农兴乡村——东营职业学院信息与未来技术学院社会实践队赴重庆酉阳兴隆村开展推普助农实践活动(一)

教育·东营网·2025-09-01 12:53

8月25日,东营职业学院信息与未来技术学院社会实践队跨越千里,抵达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隆村,正式启动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实践,既为乡村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质锻炼的平台,同时促进了城乡地域间的交流互动,为后续系列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活动,既为乡村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质锻炼的平台,同时促进了城乡地域间的交流互动,为后续系列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明确指出语言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普通话是咱们村对接外界市场、学习先进技术的‘敲门砖’。”

在村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分组走进村内多名高龄老人家中,面对部分老人长期习惯使用方言、与外界沟通存在障碍的情况,队员们分工协作又紧密配合,开展针对性的普通话教学。村民张奶奶在学习后表示:“以前跟娃打电话总怕他听不懂,现在你们一群孩子教我学说普通话,再也不愁啦!”这一反馈也直观体现了首日入户推普工作的实际成效。

在村民会客室,队员们与20余名当地孩子开启互动活动。活动中,部分队员带领孩子们传唱《娃哈哈》《我和我的祖国》等普通话歌曲,部分队员为孩子们分发小礼品,全体队员则围在孩子身边,耐心纠正他们的普通话发音、引导互动交流,现场笑声与普通话朗读声交织成温馨的画面。当孩子们手持礼品,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出“谢谢老师和哥哥姐姐”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爱说、会用”的意识已在孩子们心中初步萌发。

当日下午稍晚时分,实践队专程走访兴隆村2名革命老党员,在老党员田爷爷的农家小院里,一场红色交流活动温情开展。今年89岁的田爷爷曾有参军经历,他用布满老茧的手向队员们展示珍藏的军功章,并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动情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那时候条件差,但只要党号召,我们就往前冲!现在日子好了,你们年轻人要一起记得党的恩情,把红色根脉传下去!”队员们通过听革命故事,进一步将红色教育与实践活动深度结合,强化了责任意识。临近傍晚,实践队深入兴隆村的田间地头,主动为村内空巢老人提供农活帮扶,以实际行动践行助农宗旨。

实践活动首日,服务队的足迹遍布兴隆村的街巷、田间、院落,累计覆盖村民30余人次,教会村民实用普通话短语20余句,收集村民语言需求与乡村发展建议12条,并初步形成《兴隆村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清单(草案)》。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切实推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的普及,为乡村对接外界资源、学习先进技术扫清了语言障碍,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沟通纽带”;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标。同时,活动也为后续推普助农工作积累了基层经验,以青春力量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贡献了东职力量,切实将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落到了基层实处。

(乔峰 丁天淇 宋启明 徐永震)

责任编辑:李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