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走进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马光能”)的生产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块块蓝色电池片在全自动生产线上流转,经过自动划片、串焊、叠焊等十几道工序和三次严格检测,最终蜕变为如同蓝色晶体般的光伏组件。每天约有5000块这样的组件从这里下线,发往国内及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家2018年成立于东营的企业,如今已成长为拥有13GW电池片产能、6GW组件产能的行业佼佼者,更以“新三样”出口头部企业的身份,书写着光伏产业的“东营答卷”。
“我们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以技术立企’的目标,这几年能快速成长,靠的就是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谈及企业如何在短短几年内跻身行业领先水平,润马光能副总经理杨洪军坦言。翻开润马光能的“成绩单”,创新成果格外亮眼: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7项,3项发明专利成功应用于产品;MBB多主栅技术、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双玻技术工艺等居行业领先水平,其中首创的“双玻技术工艺”让组件发电量提升20%以上,寿命延长20年,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40℃至85℃。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坚实的研发团队——30多人的技术人才队伍,润马光能以国家级人才为技术带头人,以教授级高工、博士为骨干力量,带领一批中坚力量的高级工程师、硕士人才的行业先进人才梯队,企业与浙江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宁波理工学院等进行产学研合作。技术的突破直接带来显著成效,“通过将串焊5主栅改进为多主栅焊接工艺,推动生产技术从单玻向双玻提升,并根据多主栅焊接面积的变化,调整焊接温度、压力和时间,提高了组件整体转换效率,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再如,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流程管理、品质监控、物料监控和工艺分析,能够对随时可能变化的生产状态和条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报警、归位、纠正,避免因小问题导致产品报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良率。”杨洪军举例道。
在润马光能的车间里,数字化是另一张“王牌”。省级数字化车间内,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制造执行系统(MES)高效运转,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100%,6道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100%。“通过MES系统,我们能实时监控生产流程,一旦参数异常就会自动报警,产品良率从98%提升到99.8%以上。”润马光能办公室主任孙锋强介绍,数字化改造还让生产效率提升20%,综合能耗降低10%,公司因此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入库培育名单,并通过省级数字化车间认证,实至名归。
作为山东省光伏组件出口的“领头羊”,润马光能的产品已覆盖10多个国家,累计外贸额达3.5亿美元,在巴西、荷兰等5国设有销售机构。“海外客户最看重认证和稳定性,我们的产品通过了CQC、BIS、TUV、CE等光伏相关产品资质认证,双玻组件在澳大利亚、欧盟的分布式电站中特别受欢迎。”杨洪军说。除了自营业务,为天合、晶科等企业代加工累计30GW的经历,也让润马光能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代加工时要满足国际顶尖企业的标准,这倒逼我们不断升级工艺,现在很多技术已反哺自营产品。”
从黄河三角洲的一家初创企业,到全球光伏市场的重要力量,润马光能的故事,正是东营光伏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基于‘双碳’目标,我们将继续在东营扩建零碳工厂,打造100亿碳中和产业基地,组建光伏产业集群,争取早日实现百亿碳中和基地目标,树立循环经济典范。”杨洪军表示。
记者手记
在润马光能的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与研发中心的专注钻研,共同勾勒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轨迹。从初创时锚定“技术立企”,到以持续研发突破筑牢根基、以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再到凭硬核产品闯荡全球,这家东营企业用短短数年的跨越,不仅书写了“新三样”出口的亮眼答卷,更印证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深层逻辑。其与高校协同攻关、以代加工倒逼工艺升级的路径,为制造业企业突破成长瓶颈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企业规划的100亿碳中和产业基地,既展现了前瞻性,更彰显了民营企业在绿色发展浪潮中的责任与担当。
专家点评
构建核心竞争力
润马光能研究院院长、博士 何亮
润马光能的快速崛起,是光伏产业“技术驱动+数智赋能”的典型样本。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精准踩中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技术迭代的深度与数字化转型的广度。
从技术维度看,企业锚定“双玻技术工艺”等核心突破,通过多主栅焊接、高密度封装等工艺创新,直接实现发电量、寿命与工况适应性的跨越式提升,印证了“硬科技”对产品价值的决定性作用。而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的梯队建设,叠加产学研协同机制,形成了可持续的创新“造血”能力,这正是中小企业突破行业壁垒的关键密码。
从数字化维度看,全流程MES系统与PLM系统的深度应用,将生产良率推向99.8%的行业高位,不仅体现了智能制造对效率与品质的重塑,更揭示了“数字韧性”对制造业降本增效的底层价值。这种“技术研发——数字落地——市场反哺”的闭环,为光伏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参考。
在“双碳”目标下,润马光能规划的碳中和产业基地,更凸显了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绿色生态构建者”的进阶,其经验对于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记者 周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