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利港区喜获六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通讯员专栏·东营网·2025-07-14 11:58

  二季度,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广利港区在技术创新领域再传捷报,成功斩获6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此次获批的专利覆盖港口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关键领域,不仅彰显了港口在技术攻坚中的硬实力,更通过降本增效、筑牢安全防线等实际成效,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专利1:一种适用正面吊的多功能专用吊具

  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一吊多用”

  该吊具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升级改造,由框架梁、中心吊钩、均布吊耳等核心部件构成,通过三大创新设计破解作业瓶颈:

  360°回转吊钩拓展作业边界:配备可自由回转的中心吊钩,使正面吊突破“仅能吊装集装箱”的限制,具备件货吊装能力,截至目前已节约汽车吊租赁成本8.58万元;

  均布吊耳提升吨袋效率:10组均匀分布的吊耳与自动脱钩器配合,吨袋作业效率较常规汽车吊提升2.5倍以上;

  快速切换设计节省时间成本:框架梁支座与正面吊可实现快速连接锁紧,大幅缩短设备切换时间,提升作业连续性。

  专利2:一种适用于钢板吨袋的组合吊具

  “一吊双用”提效降本,单船次省千元这款组合吊具由吊梁、吊索、卸扣、起重钳等组成,通过多吊点差异化设计实现“钢板+吨袋”作业无缝切换:

  上吊点设三腿吊索,下吊点配9套钢板吊索及起重钳,侧面吊点装20套自动脱钩器,满足大件钢板与吨袋货物的交替作业需求,显著提升吊具利用率;

  装卸能力与作业效率双向提升,尤其在吨袋作业中,自动脱钩器的应用单船次可节省人工成本约1440元,长期效益显著。

  专利3:一种适用于多规格风电塔筒吊装的组合吊具

  灵活适配多规格,风电吊装效率倍增

  针对风电塔筒规格多样、吊装难度大的问题,该吊具以“多孔设计+快速连接”破解痛点:

  架体采用多孔布局,轴销组件可在多个位置移动并快速固定,适配不同规格塔筒的吊装与翻转作业,通用性极强;

  轴销连接设计大幅缩短组装与尺寸调整时间,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有效满足风电设备多样化吊装需求,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专利4:一种稳固安全的登船梯

  细节升级筑防线,筑牢人员安全屏障

  聚焦登船梯旋转平台的安全隐患,通过两项针对性改造实现“双重防护”:

  对连接部位加装绳扣紧固,防止松动脱落,从根源上降低卡扣开启导致的人员跌落风险;

  在旋转平台入口增设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全方位提升登船作业的安全系数。

  专利5:一种装载机先导油源阀

  精准治“堵”,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针对装载机先导油源阀因杂质堵塞频发故障、维修费用高的问题,创新采用“二次过滤”方案:

  加装挖掘机先导滤总成,通过滤芯进行二次过滤,彻底清除杂质,有效解决阀芯堵塞问题;

  从源头减少油源阀损坏频率,显著降低设备维修与更换成本,保障装载机举升系统稳定运行。

  专利6:装载机用油浴式空气滤清器

  四重过滤阻粉尘,延长设备寿命

  针对装载机在粉尘密集环境(如集疏港、清扒舱作业)中易发生阀件堵塞的问题,该滤清器创新设计“两次油浴+两次过滤”流程:

  外界空气经进气口吸入后,先与储油室油膜接触,吸附大部分颗粒杂质;

  再经第一过滤层过滤、折流板导流,二次接触油膜深化净化,最终通过第二过滤层输出洁净空气;

  全程不改动原车液压系统,却能有效保护先导阀、多路阀等关键部件,显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专利的获批,是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广利港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广利港区将依托渤海湾港职工创新创效平台,持续鼓励一线员工立足岗位深耕创新,以技术突破破解生产难题,在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等领域不断探索,为打造智慧化、高效化、安全化港口标杆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