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深化党组织“跨村联建”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业发展促振兴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7-14 08:55

爱东营讯 盛夏时节,利津聚鲜水产共富有限公司的虾苗长势喜人。“看这虾苗长得多好,很快就能供应给养殖户了。”利津县陈庄镇治河四村党支部书记韩海涛一边仔细查看着虾苗的长势,一边高兴地说。

治河片区有着悠久的淡水养殖虾蟹传统。仅治河四村及周边几个村,就拥有2000多亩养殖水面,年养殖周期内虾苗需求量达1600万尾,大闸蟹蟹苗需求量超过40万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本地育苗基础设施匮乏,养殖户不得不依赖南方苗种供应渠道,苗种采购周期完全由供应商掌控。同时,因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和管理机制,养殖户分散经营,导致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上市时间混乱,阻碍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和区域品牌价值的提升。

为打破产业发展瓶颈,提高产业效益,助力农户增收,去年,治河四村党支部抓住“跨村联建”的契机,主导成立利津聚鲜水产共富有限公司。公司创新推行“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运营、统一市场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成功打造“聚鲜水产”区域公共品牌。

今年,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投资200余万元新建现代化育苗基地,配备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增氧、温控和光照调节设施,能够依据本地养殖周期和市场需求精准育苗,彻底解决了区域苗种供应受制于人的难题。

“咱们这个育苗基地生产区域达900平方米,一茬可育虾苗600万尾、暂存大闸蟹1.5万斤,不仅能为周边养殖户每年节省十几万元的购苗成本,还会大幅提升大闸蟹的养殖效益。”韩海涛说。过去,因没有暂养场地,每年十月份,即便大闸蟹尚未达到售卖规格,养殖户也只能低价出售。“便宜的时候,一斤十几元就处理了。”谈及往事,韩海涛颇有些无奈。如今,随着育苗基地投入使用,养殖户可以统一暂养大闸蟹,错峰抢占春节档市场,养殖利润有望实现新突破。

治河片区虾蟹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利津县深化党组织“跨村联建”机制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缩影。作为全省“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县,利津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与村党组织“跨村联建”的有机结合,高标准打造7个示范片区,累计创建县级以上示范社71家、示范场95家,备案家庭农场439家,为乡村共富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 衣笠玮 通讯员 杨林海)

责任编辑:马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