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海上来!东营大力推动风电装备产业链式发展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7-14 08:37

海上风电产业园全景。

爱东营讯 前不久,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双瑞风电东营基地首支108米8兆瓦海上风机叶片成功下线,组装完成后,它的扫风面积相当于5.3个标准足球场大,叶片每转一圈,就能产生11.12度电。而这样百米级以上的大型叶片,从生产到交付只需要8天。

“在园区内,我们从主轴到塔筒、到风机的主机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链的闭环。生产基地建设到了我们的港口腹地,运输成本就会非常低廉。”中船集团七二五所东营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隼拐介绍。

能够实现“临港制造、便捷交付”,源于双瑞所在的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2021年,山东规划布局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我市位列其中。但当时,除了区位优势,我市基本没有相关产业基础。“整个园区就是荒草一片,白纸一张,根据产业规划我们梳理了装备制造、基础建设和施工运维这三个板块,根据这三个板块从国内收集了排名前五的头部企业,进行了精准招商。”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生伟说。

双瑞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企业对于落户哪座城市犹豫不决,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前期摸排中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带着诚意多次洽谈。 

东营市东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四部部长张建恒回想起当时招商的场景:“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全产业类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前期我们也引入了一些材料供应商,可以为双瑞提供原材料的供应,下游也有几家主机厂可以提供销路,所以双瑞风电落户我们园区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 

从产业图谱看到发展前景,不仅双瑞被打动了,按照图谱精准招引,主轴、轮毂、桩机塔筒、主机等风电全链条的企业纷纷落户园区,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

然而,随着企业相继落户投产,大块头的风电装备产品运输却成了难题。“我们投资6亿元建成了海上风电专用码头,共有两个1万吨级的通用泊位,像码头后方的企业,中船海装、上海电气、天能重工,其产品主机、塔筒、套笼、单桩等,从厂区下线运到码头前沿既定的吊装作业位置,仅需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完成。”东营市广利港东凯港务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任贤哲说。

为最大程度便企利企,开发区还着手推进打造了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临海风电测试认证基地,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及省内唯一的大型风电叶片测试基地。这样一来,企业不出园区就完成新机型、机电传动系统、风电叶片的检测认证。 

“可以说是成功破解了行业,尤其是海上风电行业‘认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的瓶颈,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还有科研机构提供了一个进行科研攻关、实验验证以及技术共享的完整服务平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汇集团产业一部招商主办黄艳霞说。

眼下,我市已累计落地总投资280亿元的产业链项目37个、投产运营项目20个,形成从开发建设到配套服务的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依托风场优势,码头的运输优势,园区内现有的各大测试平台的技术创新优势,不断集聚风电企业、各方面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和创新技术,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和千亿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记者 商雅雯 通讯员 耿建荣)

责任编辑:马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