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在黄河入海口触摸千年文明脉搏——“一眼千年”东营文物·科技美学展打造沉浸式文旅新标杆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7-11 08:56

爱东营讯 5月以来,市美术馆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

一场名为“一眼千年”的文物科技美学展,正以颠覆性的展陈方式唤醒沉睡千年的东营记忆。从出土于广饶县傅家遗址的彩陶单耳杯,到东魏时期背屏式石造像“东营微笑”,再到佛教瑰宝唐代皆公寺石造像龛碑,这场横跨千年时空的文化盛宴,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印象。

“一眼千年”文物科技美学展展厅。

时空折叠:2000平方米沉浸展馆里的文明交响

步入市美术馆序厅,仿佛进入了东营的四季花园。四根花柱,分别代表东营的春夏秋冬,周围围绕的是以东营鸟儿为主题的版画作品,观众们被瞬间带入这场时空之旅。

“快看!那个玉虎像会动!”在汉代玉雕翼虎展区,来自济南的游客李女士正举着手机录制短视频。这件通体乳白的玉雕采用圆雕、镂雕、透雕等技法雕刻,虎翼舒展如风,“臣”字形眼透出凛冽威严。“原来汉代人这么懂审美,这可比动画里的麒麟神兽帅多了!”

现场同样摄人心魄的还有很多,5000年前的彩陶单耳杯泛着幽光,国家一级文物唐代皆公寺石造像龛碑的摩羯鱼纹样诉说古神话传说。

唐代皆公寺石造像龛碑。

“这件彩陶单耳杯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物,造型古朴,纹饰生动,为我们研究鲁北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生产生活、艺术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件造像碑不仅反映了唐代佛教的兴盛,还融合了印度和中亚的艺术元素,展现了盛唐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为研究唐代宗教、美术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在工作人员的贴心讲解下,观众在方寸展柜间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在“时空电话”展区,墙面上的电话仿佛联通了千年时光。观众拨动转盘,接听来自1000年前的电话,听筒中传来隋代石造像的诵经声……通过这种观众与历史的“实时对话”,千年的文物瞬间“活”了起来,这面墙也成了市民观众参观展览的热门打卡点。

文明一隅:傅家遗址揭开千年文明的神秘面纱

在第二进厅文物展区,喇叭形口的青釉执壶展区旁围了不少观众。它出土于广饶县傅家遗址的北部,傅家遗址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经过发掘,傅家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灰坑、水井和各类文物400余件,其中,在392号墓中,发现墓主颅骨右侧顶骨的靠后部有一近圆形颅骨缺损,推测墓主生前曾施行过开颅手术,且术后长时间存活。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比中国以前发现的开颅术实例提前了1000余年。”在工作人员生动的讲解下,观众对“傅家遗址”的了解愈发清晰。

原来,在广饶县城一座看似寻常的公园地下,沉睡着令考古界为之震撼的史前瑰宝——傅家遗址。这里不仅出土了精美绝伦的彩陶、见证先民智慧的水井遗迹,更首次实证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存在。科学家利用高精度古DNA分析技术,确认傅家遗址是一个由两个母系血缘氏族构成的聚落。这一发现为史前母系社会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展览中,傅家遗址出土的文物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东营地区古老文明的深厚底蕴,还为研究大汶口文化的地方类型和文化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大汶口文化彩陶鼎。

驻足彩陶单耳杯展区,5000年前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泥质红陶杯上的黑彩旋涡纹如河流奔涌,寓意生生不息。“这件彩陶单耳杯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物,造型古朴,纹饰生动,为我们研究鲁北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生产生活、艺术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工作人员的解读,让观众看向文物的眼神多了几分对历史的敬畏。 

除了傅家遗址出土的文物外,现场还展出了垦利区胜坨镇海北遗址、铁门关遗址、刘集遗址文物、辛镇遗址文物等。展览还选取了我市具有代表性的8处遗址进行介绍,力求串联各县区历史,打破大家对东营市除广饶县外其他县区无文物的认知。

古今对话:5G时代文化的N种打开方式

“穿越了!”在二楼VR体验区,戴上VR眼镜的孩子们惊呼。沉浸式VR空间将未来世界从“遥远未知”变为“触手可及”,提供意想不到的角色转化穿越体验。VR沉浸体验空间面向观众开放,《三星堆的召唤》《火星使命》《重返金字塔》等片源,提供虚拟穿越体验与情绪释放场,让科技与历史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现场不仅展示了东营的历史文物,还通过多种创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展览中设置了“时光印记 东营故事”板块,以照片、剧照、老物件、儿童画、光影走廊等形式书写大家心里、眼里的东营。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东营的历史变迁,还让观众感受到了东营的文化魅力。

此外,展览还设置了非遗美学空间,通过智慧化平台及现场展演的方式呈现非遗手艺传承技艺。芦苇画作品、杨氏扎刻榫卯技艺等非遗项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东营的传统文化,还通过现场授课和互动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传统文化。

展览的外场部分同样精彩。美术馆外围的“你的市集”和户外“休闲露营”区,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欣赏艺术作品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停下脚步,购置手艺人的艺术作品,晒晒太阳、听听音乐、吹吹风、聊聊天,感受东营街头的松弛和舒适。假期中,音乐人和脱口秀老师的现场演出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大家在艺术的氛围中享受着愉悦的时光。

创新探索:打造“文物+科技+艺术”展览形式

此次展览共展出东营出土珍贵文物80余件,文物标本2000余件,通过科技化、社交化、日常化手段,实现文化遗产从“静态陈列”走向“动态对话”。同时,集合50余位知名艺术家进行艺术共创,以多样、新颖的形式更好地阐释黄河文化,描绘美好未来。国瓷、东珩国纤等东营知名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同步展出,链接科技与生活。

数据印证着展览的成功:自“五一”假期开展至今,线上线下接待观众8.8万余人次。其中,接待研学团队41个,4500余人次;党建活动28场次,630余人次;大型团建拓展活动9场次,1500余人次;吸引外地游客2万余人次前来打卡。

“文化传承从不是独奏,而是心与心的共鸣。我们希望通过这场展览,让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冰冷陈列,而是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文化DNA。”市美术馆馆长杨林介绍,将继续尝试以创新形式诠释传统文化,让艺术、科技同生活深度交融,增强了公众对本土文化和历史的认知、理解与认同。

从傅家遗址到新兴湿地,这片土地给我们带来无数惊喜。当千年文物遇见当代科技,东营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眼千年”。

(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