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营,感受助残温度!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7-10 08:16

爱东营讯 近期,我市庆祝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在东营百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举行。活动现场,残障人士用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蹈展现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在《盛世花开》等舞蹈表演中,演员们步调一致、裙裾飞扬,如果没人介绍,群众根本看不出这是一群听障女孩在翩翩起舞。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从“硬”处着手,不断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机制,2024年,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65%,超出全省近五个百分点。从“软”处着手,艺术文创培训、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公益活动的数量、质量不断提升。

这些公益活动犹如一道星河,照亮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世界。而奔走在公益路上的每位奉献者就是这星河里的一束光,点燃着一个又一个梦想。

“残疾人士是坚强的,也是敏感的,能够连通老师与学员的最基础的桥梁是平等。”作为我市庆祝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的舞蹈指导、市文化馆残疾人舞蹈班的公益培训老师,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辛海宁多年来一直奔赴在舞蹈公益教学的路上。“我没有拿她们当残障人士看待,都是以专业舞蹈来要求她们,我的老师怎么教我的,我也没有保留地教她们。”辛海宁坦言从来没有因为“特殊”而降低标准,每位跟着她学习的学员都从一个个舞蹈基本功开始练习。

不搞“特殊”,就意味着更多付出。“她们一练就是一天。上午三小时基本功,下午三小时身韵课或者排练,强度不小。”学员的努力,老师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付出是她们之间的“双向奔赴”。“最初特别难,她们不懂要领。我就拿着她们的脚,拿着她们的手,一步一步地挪,手把手地教。我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专业的引导,她们都能行。”

托举无声的翅膀,也被飞翔的光芒照亮。近年来,随着我市助残事业的发展,更多的残障人士有了跟普通人一样展示自己的机会。当他们走向社会,走进人群,举手投足间,用自信的表情表达自己时,是对自己的接纳,也是对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的肯定。“站在舞台上时,我感觉自己闪闪发光,我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而自豪。”残疾人舞蹈班演员王欣激动地用手语告诉记者。作为她的舞蹈老师,辛海宁表示:“她们是自豪的,能把她们教成这样,我也很自豪。她们的自信也成为我坚定把公益事业做下去的理由。”

辛海宁和她的舞蹈队员是我市千万个热心公益人士和残障人士的缩影,她们的经历也是彼此间相互成就的写照。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透过残疾人文艺演出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全市助残工作“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盎然景象。残疾人就业工作上,“十四五”期间,我市共举办各类残疾人培训班107期,免费培训残疾人2575人次,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连续举办六届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培养储备残疾人技术能手400余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上,我市已举办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将于9月份举行,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年。服务保障民生上,2024年,全市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300余人,托养残疾人1500余人,为500余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26万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2.2万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1.8万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35名残疾人大学生发放励志助学金16万元。壮大社会公益力量上,市星辰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市第五人民医院“爱心飞翔”站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个人共同参与到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来,他们用专长传递温暖,用责任与担当让扶弱济困的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一束光,可以照亮听障人士从踉跄到绽放的舞步;一束束光,就能汇聚成托举起残疾人事业的璀璨星河。当每一束微光在照亮他人、找准自己的坐标时,“春天的事业”便有了不灭的灯盏。

(记者 许鸿飞)

责任编辑: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