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广饶县李鹊镇瀚翔家庭农场,工作人员正在用大型自走式桁架喷灌机进行农田灌溉。
爱东营讯 随着我市夏种的结束,夏管正稳步推进,而科技范、智慧化赋能让夏管高效更从容。
6月30日,正值夏季高温的正午时分,在广饶县李鹊镇瀚翔家庭农场里,大型自走式桁架喷灌机正在为玉米和大豆进行灌溉。只见喷头喷出的水花似一顶顶圆伞均匀落下,瞬时让干旱的幼苗“解渴”,这让农场工作人员田家文很是欣慰,“这些‘大家伙’看起来很笨重,干起活来灵巧得很,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它们就会按照设定好的喷水量和速度进行灌溉,省水省电不说,你看我脚上不沾泥、身上不沾水就把地浇完了。”
“以往‘三夏’,全员上阵抢收抢种,累得焦头烂额。”农场技术经理李树光感慨,“如今智慧农机挑起大梁,彻底变了样!”今年麦收,农场无人驾驶收割机依托北斗导航,沿精准路线高效收割;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确保株距行距毫厘不差,杜绝重播漏播。农场3000亩地从收到种,时间从七八天压缩至三四天。据介绍,瀚翔家庭农场智慧农机的使用,水肥管理人工成本降低60%,综合人工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30%,这些降本增效的成果主要得益于精准化水肥管理和智慧农业的新技术应用。
在黄河三角洲高端粮食智能示范区技术中心,记者看到,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跳动着各类数据,气象信息、土壤墒情、农作物苗情、病虫害情况一目了然。“示范区引进AI人工智能、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程度智能控制等多项先进技术,搭建‘耕播、水肥、植保、收获、仓储’五大无人操作系统和智慧农业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多维度分析模型,可实时监测农作物出苗率、长势情况、预估产量及水肥需求状况。同时,智能水肥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作业,根据作物需水量和预设时间参数,自动完成灌溉。”技术中心主任崔帅介绍。
李鹊镇副镇长、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蒋长海说:“下一步,示范区将充分发挥引导性和带动性,聚焦全链条智慧化技术升级,深化智慧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质增效产业效益。同时,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标准化育种科研基地,依靠智慧科技助力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利津县北宋镇盐碱地改良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改良,近2000亩盐碱地焕发了生机。田野里,残留的金黄麦茬诉说着刚刚过去的丰收喜悦;新种下的玉米苗、大豆苗整齐排列,舒展着嫩绿的叶片。北宋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綦跃利难掩喜悦之情,他笑着向记者介绍:“今年的夏收,堪称一场漂亮的‘攻坚战’!通过盐碱地改造提升项目,我们引进的耐盐碱小麦品种济南22、济麦60等大获丰收,亩产量较改造前实现了大幅跨越,这样的成果,放在过去,不敢想象。”
夏收余音未落,夏管序曲已起。田间,工作人员操作着水肥一体化装置。綦跃利称之为农田“智慧大脑”:“它将粗放‘漫灌’升级为精准‘微灌’,实现水肥全自动精准施给。如今亩均单次灌溉仅需20立方米水,化肥用量锐减近50%,既节水增效,又精准匹配作物各阶段营养需求。”
不远处的农田监测站,同样是一片忙碌景象。站内的仪器正收集着土壤墒情、虫情、气候状况等关键信息,并实时同步传输到利津县智慧农业平台。借助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巡查数据的高效处理与深度分析,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了精准化种植、智能化管理。“以前种地,全凭老经验,难免有‘看天吃饭’的无奈。”种田大户崔洪斌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有了这些高科技手段,就像给农田请了个全天候的‘智能管家’,哪里缺水缺肥,哪里有病虫害,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种地变得轻松又高效!”
为持续滋养这片新生的沃土,一车车有机肥正被均匀撒施、翻耕入地。“这是改良盐碱的‘良药’,能优化土壤结构,提升保水保肥能力。”綦跃利解释道。
为确保夏管高效推进,市农业农村局织密稳粮保供网,成立5个县级干部带队的帮包组,启动“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大行动,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跟踪苗情、墒情、病虫情,制定技术指南,力推精准水肥管理等主推技术落地见效。
当“铁牛”驰骋沃野,“云端”呵护稼穑,东营大地的夏日田间管理,正以前所未有的科技精度与效率,为金秋丰盈筑牢根基。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刘福春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