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毕业生掀起了一股“青春洋溢”的消费热潮,结伴毕业旅行,配齐“电子三件套”,考驾照增技能,运动健身塑形等等。火热的“考后经济”透出年轻人的消费新趋势,但同时,年轻人也要做好计划,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考后经济”升温,需答好“理性消费”考题这件事。
“考后经济”的兴起,是青春释放的出口,也是消费市场对考生情绪的精准捕捉。高考结束后,旅游成为许多考生的首选,相关数据显示,6月以来,“毕业旅行”相关搜索热度环比提升三倍。此外,电子产品消费也迎来高峰,手机、电脑、平板等“大学装备”成为不少家长的奖励选择。同时,驾考培训、健身塑形、医美等“发展型消费”也备受青睐。这些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考生们的物质、精神需求,更体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规划。
然而随着消费热潮的涌现,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浮现。过度消费、盲目跟风,甚至是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视,这些都反映了部分考生在消费时可能存在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可能导致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中,考生们很容易被商家精心编织的消费符号所裹挟。他们渴望通过消费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我。
所以说考生在自我奖励、发展爱好的同时,也应该警惕过度消费和攀比心理的滋生。高中毕业生大多尚未经济独立,消费主要依赖家长,需要充分考虑家庭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比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并不是越贵越好,适合自己学习和生活需求的,才是最佳选择;旅行线路也可以根据预算和兴趣合理规划,没必要过度追求奢华。考生应该明确需要与想要的界限,可以制作一份消费清单,列出刚需和急需,避免陷入“过度补偿”的陷阱。
家长在“考后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要保持冷静,帮助孩子评估消费的必要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不是无原则地满足所有要求,可以和孩子共同规划考后时间,把消费和真正的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此外,考生和家长在消费过程中,还要警惕商家的消费陷阱。比如,在报名旅游团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费用所含内容;选择美容医美项目,务必挑选正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确保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商家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最后,“考后经济”的火热,反映了考生和家长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商家应该珍惜机遇,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考生和家长也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只有这样,考生才能收获成长和进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
(记者 陈丹 高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