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或发生后,公众需要有哪些特别需要关注的事情?
首先,建议广大公众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特别是要关注临近的预警信息。尤其是到了夏季之后,强对流天气频发,这种天气发生往往比较突然,而且影响剧烈,预报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公众随时关注和留意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比如说,如果当地的气象部门发布了相关天气预警时,要尽量减少外出。此外,我们在关注预警的时候,要仔细阅读了解预警内容,还要关注预警是否升级了,以及预警信息中的预报时效是多长时间。
另外,在灾害性天气发生之后,也需要持续保持警惕。比如一些灾害性天气,例如暴雨,它会带来次生灾害,比如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而这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即使是在降水减弱或者停止了之后,也要尽量避免到山区或者地质条件脆弱的地方出行旅游,开车时如果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山地路段时,要防范滑坡的风险。
此外,在暴雨、洪水过后,还需要着重关注公共卫生安全。比如说在洪涝灾害发生之后,往往会引起饮用水水源的污染,还有蚊蝇、寄生虫等的滋生,这样可能会加大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因此,在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之后,我们要格外关注饮食卫生,尽量不去野外出行,也不与野生动植物接触。
公众在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需要如何防范和避险呢?
气象部门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的时候,会附上相应的防御指南。实际上,对于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它所防范的时候需要关注的重点和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拿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高温热浪天气为例,它的防范重点包括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在户外活动,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外出时要注意防晒。另外,还要防范因为用电量过高和电力设施负载太大引发的火灾。还有户外工作人员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高温天气公众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饮食清淡,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要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药品等等。
此外,针对比较高级别的预警,比如强降雨天气,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在面对这种高级别预警的时候,会要求停止集会、停课、停业,公众要密切关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如果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到室内去躲避,而是被困了该怎么办呢?首先还是要保持镇静,其次要学会一些自救的知识。比如城市内涝中被困,公众要首先避开桥下、低洼路段、井盖还有暴露的电线等,要尽量避免在湍急的水流中前行,远离涡旋。另外,可以用雨伞等物体进行探路,尽量寻找同伴,排成纵列前行。尽量不要去地下的一些建筑,万一被困,要尽快向比较高地势的地区转移,不要互相拉扯,要有序寻找出口。此外,如果在城市内涝中车辆涉水,一定要注意第一时间弃车避险,切勿贪恋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