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提高,河口区新户镇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逐年增长。全镇有近5000人参与对虾产业发展,对虾产业已发展成为新户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
对虾育苗。
“当前,我们公司的对虾已经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养殖。但随着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原来的小作坊式种业模式已经不能支撑产业进步。我们正在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进一步优化繁育技术。”山东华春渔业公司总经理解汝彪说道。
科技创新是水产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对此,新户镇立足自身海洋产业优势,聚焦人才的“引”和“育”,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对接薛长湖、陈松林院士团队,建设打造黄河三角洲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打通校企合作人才供需通道,依托华春渔业、顺为海洋科技、黄三角海洋科技等重点渔业企业,打造渔业产业定向实习基地,与21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固定接受40至60名高校毕业生开展实习实训,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10余个。探索多元引才机制,举办“海洋产业高端人才发展论坛”“专家服务基层行”等引才活动18场次,转化技术成果30余项。
新户镇还依托华春渔业、黄三角海洋科技等企业,建立SPF育苗体系,成功研发“兴海1号”“广泰1号”等本地苗种,年产优质种苗200亿尾,经济效益突破1.6亿元。依托海大集团建设高标准标苗车间,年可产标粗虾苗200亿尾;依托鑫大地等大型养殖企业,大力发展盐田虾精细化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模式,“渔盐一体”生态养殖达33万亩;依托海盛、渤海口等加工企业,实施海盛盐田虾预制菜建设项目,建设对虾精深加工生产线3条,产值突破3亿元。
“今年,我们计划实施河口区鲁北对虾鲜控科创园项目,安装预处理生产线4条,配套螺旋速冻机等先进设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处理能力可突破3万吨,冷藏冷冻1.5万吨,预计可实现年营收4.8亿元。”新户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云强表示。
依托对虾全产业链条,新户镇整合盘活资源、资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整合盘活用于育苗、养殖的滩涂23万亩,累计带动18个自然村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9000万元,村民实现年人均分红1.2万元。对虾产业链可为周边村民提供对虾养殖、物流司机、虾盒组装等就业岗位4500个,人均年增收3.5万元。整合区派第一书记产业扶持资金390万元,购买海盛渔业生产线,建设600吨标准化水产品冷库,实现村集体年稳定增收23.4万元。
(记者 刘健阳 通讯员 张吉东 李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