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专栏·东营网·2025-04-24 15:38
爱东营讯 当油墨香浸润的纸页,邂逅钢铁碰撞的铿锵;当文字中沉淀的智慧,激荡起实践创新的火花,在渤海湾港广利港区,“书”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在世界读书日的余韵中,一场关于知识载体的全新诠释,正悄然上演。
这是书吗?这是照亮心海的灯塔
指尖划过《曾国藩传》泛黄的纸页,职工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长河里的人物生平,更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图腾;当《望道》的故事在耳畔流转,大家感受到的不仅是宏大叙事,更是对专业精神的深刻礼赞。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渤海湾港广利港区以书为媒,开启了一场温暖的阅读之旅。“云端荐书”打破时空界限,“线下共读”营造沉浸式氛围,每一本书都化作一座灯塔,照亮职工们的精神航道。
这是书吗?不,这不只是书。这是智慧转化的熔炉,这是自身修炼的道场。“读完《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我更加明确了坚守岗位的意义——我们听的不仅是机器的轰鸣,更是港口发展的强劲脉搏。”职工袁桂菲在分享会上说。
这是书吗?这是师傅传承的密码
在广利港区,有一类特殊的“无字之书”。它们不在书架上,而在师父们的言传身教中。这些“书”没有华丽的装帧,却满载实用真知;没有雕琢的辞藻,却蕴藏深刻智慧。“操作门机时,不要只盯着仪表盘,要感受设备的‘呼吸’。”这是一位老师父传授给徒弟的“金句”。在“师带徒”活动中,这样的“金句”比比皆是。师父们将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化作一个个鲜活案例、一次次精准示范,编织成最接地气的“实践宝典”。
这是书吗?不,这不只是书。这是安全操作的保障,是效率提升的秘诀,是技艺传承的纽带。正如青年职工刘家鑫所说:“师父教给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职业态度。这本‘书’,值得我用整个职业生涯去品读。”
这是书吗?这是职工成长蜕变的史诗
在广利港区,职工们自身同样书写着一部波澜壮阔的“成长之书”。每一页都镌刻着知识与经验转化的轨迹:为实现降本增效,他们反复试验,成功完成抓斗精准化计量改造;班组将读书会中学到的团队协作理念,创新应用于生产排班;参赛职工把技能大赛的备战历程,打磨成生动的“操作指南”。
这是书吗?不,这不只是书。这是知识烙印在钢铁上的勋章,是理论转化为效益的有力见证,更是港口蓬勃发展的鲜活注脚。
在渤海湾港广利港区,“书”的概念早已突破纸张的边界。这里的每一位职工,既是孜孜不倦的读者,也是笔耕不辍的作者。他们阅读着多元的“书籍”,用智慧与汗水,共同书写着属于自己与港口的辉煌篇章。
这不是简单的书,而是让港口迈向卓越的无限可能。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包括但不限于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等媒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2025-04-21 09:00
2025-04-21 09:01
2025-04-21 08:40
2025-04-21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