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近日,记者走进东营区的各个小区,一股焕然一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曾经困扰居民的诸多问题,在一系列“微改造”举措下迎刃而解,居民们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在黄河路街道东利社区,过去闲置废弃的配电室如今华丽转身。一间变成了生鲜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为居民日常购物提供了极大便利;一间被改造成理发室,老师傅手艺精湛,价格亲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理发服务;还有一间摇身成为社区食堂,饭菜口味多样,营养均衡,尤其针对70岁、80岁以上老人推出的优惠活动,让老年居民倍感温暖。“以前买个菜都要跑好远,现在下楼就到超市,太方便了,社区食堂的饭菜也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价格还实惠,政府真的是为我们着想。”东利小区居民王友刚笑着说道。
而在胜园街道科苑社区祥云新居小区,曾经停车难的问题让居民们头疼不已。该小区是村转居多层住宅小区,居住人口密度大,最北边4栋楼因建设问题停车空间狭窄,140户居民、百余辆汽车,却只有45个停车位。为解决这一难题,社区把建设新停车场列入拟建设项目。通过征求居民意见,将小区“边角料”空间确定为公共停车场所。物业公司出力负责前期场地整理施工,爱心企业出资承担后期建筑材料与施工。仅用半个月,83个新停车位投入使用,小区停车井然有序。
这些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背后是一套科学有效的举措。东营区秉持“居民需求至上”理念,在改造前,通过社区党委主导,发动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全面摸清小区可改造提升的房屋、场地、设施等情况。同时,采用走访了解、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居民对“微改造”的意见建议,精准定位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项目确定上,实施“摸清需求——确定项目——募集资金——组建团队——管控质效”五步闭环流程。由小区党组织广泛征求“微改造”建议,报社区党组织审核把关后,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商议确定最终项目。项目资金通过社会众筹、协调共建单位、使用小区公共收益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改造顺利推进。以居民为主体的项目团队全程参与,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维护,居民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营造居民小区居民建、居民小区居民管的良好氛围。
(记者 闫雯雯 通讯员 陈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