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或如风姿绰约的月影经纬,为东营点缀氤氲的气息;或如绚烂多彩的飘逸画卷,书写城市的生动意蕴……这就是赵文昌镜头下所塑造的生态描绘与自然哲思的影像诗集。随着影像为东营代言的价值日益凸显、摄影创作百花齐放,本土摄影创作者推出了众多精品力作,这当中,赵文昌是个重量且独特的存在。
零基础起手,论资历赵文昌最多算摄影行业里的“新入者”,原本只是利津县自然资源局的职工,本职工作与摄影毫不相关。一次偶然机会结识了几位摄影师,自此与摄影结缘,在创作路上一发不可收。在最初技术锤炼阶段,赵文昌就选择扎根本土将镜头对准了风光和鸟类。每到候鸟迁徙季,他几乎每天都在凌晨三点半准时出发拍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是他摄影创作的真实写照。勤奋拍摄的同时,赵文昌对黄河入海口生态、地貌、鸟类生活习性做了大量深入研究,再在研究基础上进行摄影美学加工。他说,得比鸟类专家更懂鸟,比地质学家更熟悉地貌,才能拍好照片。一次次举起相机,一次次按下快门,短短几年就小有所成,作品频频被各大媒体采用,为推介宣传东营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技术日臻成熟后,赵文昌开始在摄影创作上寻求更大的突破,跳出生态风光摄影的普通叙事,深入挖掘东营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感。“随着拍得越来越多,我觉得不应只满足于拍得好看,而是想表达得更多。”他另辟蹊径,探索在更广泛语境下构建生态保护和自然文明的深邃叙事。“人与自然之间是有维系纽带的,我想拍出这种关系,从一个更独特的角度记录东营”。孜孜以求加上对摄影命题更深刻的思考,使赵文昌从一个单纯的生态风光撷取者,蜕变成生态文明省思者和论证者,成功出版了个人摄影作品集《依岸雪廻》,得到专业领域内学者的高度评价,在国内生态摄影和鸟类摄影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著名摄影理论家、评论家孙京涛评价说:“赵文昌并没有把目光局限在鸟儿身上,更没有把视点只聚焦在黄河口湿地。它的大结构引入了‘河流’这个意象——这个意象,无论指向自然还是指向人类,都是永不停息地奔涌向前。他强有力地为我们催生了一组辩证的、复杂的、多义的图像。”
阅读赵文昌的摄影作品,仿佛亲身漫步于黄河口,置身于自然天地之间,在每一帧图像里都能感受东营独有的温度与色彩,就让我们在这些影像中,领略这份难以言喻的独特魅力。
文字、图片编辑/郝燕
摄影/赵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