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探索主导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路径 “数实融合”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增效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1-22 08:40

爱东营讯 日前,记者走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正通过智慧园区“确定性网络+AI化工智能体”操控电脑、按键即可实时监测园区内关键信息。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在全国化工园区中率先启动“智慧园区”+“智能工厂”工程,持续探索主导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路径,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化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全方位赋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数字化”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以东营港高端化工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的契机和优势,开发区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产业扩量倍增行动,“一企一策”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新增13家。深化“5G+智慧化工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成全国首张确定性网络化工专网,有效提升区域内工业要素的流转效率,释放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2024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8%,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成功推动“东营港智慧化工园区”作为重点园区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典案例。

“高端化”支撑产业链梯度培育。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聚力做大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威联化学作为全省高端化工PX产业链主企业,沿链聚合重点石化企业,带动开发区芳烃、丙烯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智能化”助力生产效率优化提升。2024年,开发区实施确定性网络项目,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顶层设计,以场景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按照“场景、车间、工厂、标杆”发展路径,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截至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及省级智能制造场景4个,省级智能工厂5家,市级优势产业+人工智能智能工厂4家,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东营港化工产业园被评为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通过桦木数字能源科技智慧云平台、海科瑞林5G智能融合通信平台项目等智能化改造项目,企业工序在线监测水平不断提升,装置自动化水平提升15%以上,生产线实现了高效运转。

“绿色化”赋能低碳发展。坚持数字化引领和绿色化协同,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制造,先后打造了3家国家级、3家省级、9家市级绿色工厂。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对照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实施亚通催化环保升级——烟气超低排放项目、海科瑞林二氧化碳产品质量升级等一批节能降碳重点工程项目,助力重点企业及行业节能减排,通过结构减碳、技术降碳等加快推进全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升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并先后入选了“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全国低碳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名单。

(记者 杨建雨 通讯员 陈士钊)

责任编辑:周明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