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追踪丨用好用活人才资源 促进油地融合高质量发展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1-13 08:34

爱东营讯 油地校融合发展是我市的独特优势、突出特色。为更大程度的激发释放人才潜力,促进油地双方科技共享、人才共用、产业共育,市人大代表马爱民提出了《关于盘活人才资源,强化油地合作的建议》,市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结合代表建议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油地校继续携手奋斗增加了底气。

建议背景

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尤其是石油装备领域,急需有经验、懂技术的工作人员。胜利油田拥有大批技术人员,油田技术人员退休后因受油田技术保密政策的限制无法到地方企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人才资源浪费。

代表建议

马爱民代表建议,市委、市政府与油田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深度推进油地融合发展。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加快破除限制约束,鼓励油田内退、离退工程技术人员到地方企业兼职、任职,将招引油田专业技术人才纳入政府人才引进政策中;同时,经常性邀请油田高层次人才为区域产业把脉会诊,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协调组织油田单位与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对接,给予当地企业更多市场发展空间,推动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

督办情况

建议督办中,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把督办代表建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中,密切同承办单位和代表的联络沟通,结合市人大城环委调研全市城市更新、油气管道管理工作,通过现场调研、听取汇报、查阅材料、邀请代表参与等形式,有序开展督办工作,推动建议落实落地,确保办理实效。

办理情况

近年来,油地围绕“人才共享共用”目标,油地双方在强化人才融合政策供给、畅通交流渠道、创新合作方式、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攻坚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

油地人才融合机制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人才工作统筹,优化油地联席会议制度,涉及油地重大科技事项全部提交油地联席会议协商研究。二是推动市级重点人才政策面向胜利油田全覆盖,在市级重点人才工程评选配额上予以倾斜。三是推进油地人才政策一体化,落实“人才金政40条”等人才政策。

油田人才到地方服务上取得新进展。一是支持油田和地方企业高层次人才参与“金桥工程”,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建立油地高层次人才库和技术需求库,实现油地人才、科技资源信息精准对接,推动项目合作或开展技术服务。二是推动油地干部挂兼职交流。油地组织部门和市油地校融合办统筹协调,互派干部进行挂(兼)职并取得良好成效。

油田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协调有关专家学者,与我市企业开展交流,组织召开产品对接交流会。二是与东营高新区共同打造油地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三是积极推进人才引领“四链融合”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技术、人才、金融供需精准对接,积极举办石油装备领域相关活动,推动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稳步推动协议落实。

  (记者 周菲菲 通讯员 王林 钟若男)

责任编辑:景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