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打造绿色低碳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01-08 07:55

爱东营讯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了2024年“低碳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拟入选单位名单,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低碳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双碳”工作中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条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聚力低碳转型,能源利用效率优势突出。东营港按照“突破两端、优化中间”的思路,在全国化工园区中率先编制《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在源头减碳上,实施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生产的绿电全部在东营港上岸并网。在末端固碳上,自主研发建成全国首台套2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并同步制氮装置,碳捕集成本低至200元左右,捕集的二氧化碳供给胜利油田驱油项目以及碳酸二甲酯等高端化工项目。在过程减碳上,重点聚焦生产体系的优化提升,“十四五”以来实施了投资75亿元的133个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年节能35万吨标煤、降碳98万吨。

聚力链条延伸,产业先进性和竞争力优势突出。芳烃链在全省率先打通“原油——石脑油——PX——PTA——聚酯新材料”完整链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丙烯链打通了“丙烷——丙烯——MMA——PMMA”“丙烷——丙烯——丙烯酸——SAP”等一体化子链条,年产值超600亿元。碳四链上发展正丁烯、异丁烯、丁二烯以及芳构化产品,顺丁橡胶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聚力“两化”融合,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优势突出。建设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区内155家“四上”企业、危险源风险点、危化品车辆的生产运行、安全环保、物流调度的一体化智慧化整合,培育国家和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应用场景15个,建成和在建电子专用化学品项目达到12个,预计“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0%以上。

聚焦创新驱动,创新优势突出。依托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化工中试基地,探索形成“企业出题、共同体揭榜、共同研发、集群内中试转化”和“技术引进、中试验证、集群内转化”两套创新发展机制,实现“研发——小试——中试——转化”的“全程贯通”。率先引入科研生态服务商,为先进化工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的研发转化提供计算机模拟、高性能计算、实验测试服务。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优势突出。新建的4个10万吨级油品液化品泊位投入运营,2个25万吨单点系泊码头预计2025年9月建成投用。总投资48.32亿元的东营港海铁联运项目加快建设,其中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10万吨级通用泊位通过竣工验收,东营港疏港铁路一突堤专用线已开工建设,初步实现公、铁、海、管多式联运的集疏运综合物流体系。

下一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持续以石化及基础化工原料为基础,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建链,着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化工新材料、绿色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打造“1+4”低碳产业集群,为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奠定基础。

(记者 刘健阳 通讯员 陈士钊)

责任编辑:李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