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秋收冬藏,在河口城乡,处处丰收的景象:新户镇万兴新村20万斤苹果经过设备分拣,存入冷库;河口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新户镇振兴新村八方粮仓,玉米等粮食堆积如山、颗粒归仓;河口街道三合村探索盐碱地试种南方柑橘取得成功,打破“南橘北枳”定律;义和镇蓝莓基质栽培示范项目种植4万株蓝莓,预计明年1月上市……
一个个加快推进的项目,一幅幅喜人的景象,成为市直驻河口区下派工作队帮扶成效的最直观体现。
下派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河口区驻村干部牢记组织嘱托,饱含深情听民声,俯下身子干事业,坚持“市区联动、区域帮扶”,探索出一条抱团帮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河口路径”。
“一盘棋”推进:大事要事一起上,帮扶项目一起干
在义和镇同和新村海福特肉牛繁育“庭院牛”共富项目现场,1300头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晒着太阳。西侧的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牛棚钢结构立柱已安装完毕,即将建成投用。
该项目是河口区下派工作队坚持全域一体统筹、市区一体帮扶原则,打造帮扶队伍组团式构建模式的生动缩影。市公安局下派干部介绍说,群众代养繁殖的小牛增重后由企业按市价回收,预计每饲养一头“宝窝牛”可实现年增收3000元到8000元。同时,项目运营可解决周边约50人就业,牛棚租赁、草饲供给等预计可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河口区下派工作队树牢“一盘棋”思想,围绕“三个一体”抓协同推进,聚工作合力,构建“党建统筹引领、乡村抱团发展”的帮扶格局。按照“市区联动、区域帮扶”的整体思路,在区级层面进行统筹谋划,依托河口区农业产业整体规划,打破镇村界限,以河口街道、六合街道6个帮扶村为中轴,东部孤岛镇西韩村和西部新户镇、义和镇5个帮扶村为两翼,打造“一轴两翼”帮扶工作带。
大事要事一起上,帮扶项目一起干。统筹市区驻村帮扶力量,成立下派帮扶工作党委,以镇(街道)为单元,下设5个工作党支部,制定《“市区联动、区域帮扶”推进制度(试行)》,细化帮扶工作衔接推进机制。结合各镇街特色乡村建设需求及派出单位职能优势,积极开展组团式、片区式帮扶,市区两级共选派8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4名联系帮扶干部组团帮扶片区(新村)。
聚焦做实做优“新村融合”和“跨村联建”,下派工作队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培、难题联解,推动实现组织连片共建、规划连片实施、资源连片投入、产业连片发展、治理连片共享。目前,市区联动实施新户镇水产品仓储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义和镇菌蔬轮作联农共富项目、河口街道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六合街道万茂建材家居博览城项目、丽泽菜篮子田园综合体等规模化优势产业项目9个,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
“一股劲”攻坚: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
盐碱地能种出橘子吗?种出的橘子会甜吗?
对于这两个疑问,河口街道三合村的黄河口柑橘产业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产业园大棚内试种的“红美人”柑橘,像一个个橙色的灯笼,为冬天增添一抹亮色。个头大的有半斤多,剥开一个,橘瓣包裹紧实,放进嘴里,瞬间爆汁,果香充斥着整个口腔。
“明年秋末冬初,黄河口柑橘产业园的‘红美人’橘子将正式上市销售。大家就能吃上黄河口的柑橘了!”市农业农村局驻三合村第一书记王保中告诉记者,河口下派帮扶队帮助三合村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协调省、市、区扶持资金,总投资450万元,打造黄河口柑橘产业园,探索“南果北种”,主要种植高端柑橘品种“红美人”。
优质资源只有用在最需要、最关键的地方,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河口区下派帮扶队整合市区下派工作力量,打破各自为战局面,集中集约使用资源,重点突破攻坚,增强农村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统筹整合帮扶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不撒芝麻盐”,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的项目上,截至目前,已整合省、市、区下派帮扶资金138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20.85亿元,实施万茂建材家居博览城、对虾产业园等产业帮扶项目18个,预计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800余万元、村民增收2700余万元。
统筹争取政策支持。注重发挥派出部门职能优势,为服务全区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项目倾斜。利用派出单位职能优势,争取到渔光互补产业项目、“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等5项政策性定向帮扶。
统筹汇聚多方合力。实施“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行动,选派6名“金融指导员”、26名“共富金融专员”、12名“金融驻企联络员”,帮助农户办理贷款1.98亿元,促成企业融资9.61亿元。组织帮扶村与21个城市社区开展“城乡联建”,与49家企业开展“村企联动”。
“一条心”富民: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沛
在新户镇振兴新村,白玉蜗牛种植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投用后每组蜗牛2000只,年收入可达5万至8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养殖基地负责人赵建国说:“考察了两年,最终选择了河口!这里基础设施条件好,政策支持力度大,帮扶干部们尽心尽力!”
乡业振兴,富民为重。河口区下派工作队积极融入农村“三变”改革大局,因村制宜、因村施策,摸清查实零散资源、“沉睡”资源,着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不断激发“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共富效应。去年以来,发挥第一书记资源优势,协助区镇村成立共富公司25家、共富工坊8家,撬动投资2.4亿元,实施共富项目27个,带动村集体增收1800余万元,预计年底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
群众的期盼就是下派帮扶队努力的目标。下派帮扶队以党建资源撬动社会资源,将增加村集体收入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结合起来,推动要素大整合、产业大发展、乡村大振兴,让大河有水小河满。共同富裕的愿景正在河口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之花。
(记者 李红佳 通讯员 李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