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守护黄河口湿地精灵——AI识别+智能监控系统助力黄河三角洲候鸟观测保护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4-12-05 08:12

爱东营讯 初冬时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在保护区十万亩生态修复区内,雁鸭类族群多达6万余只,它们每一次族群起降都蔚为壮观。在如此广阔的保护区内,鸟类种群庞大且运动迅捷,传统的监测方式是靠科研人员一只只“数”出来的,想要数清楚,需要长期积累的专业能力、多种野外观察方法与科学的计算。“我们传统的人工监测是使用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开展,近几年逐渐使用无人机进行鸟类监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高级工程师张树岩介绍。

为增强监测能力,提升监测效率以及准确度,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装了200多个监控探头,设置AI识别点位达到了18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道:“我们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研发了鸟类智能识别系统,可以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统计。就像现在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监测到东方白鹳在湿地内活动的情形。我们正在研发针对东方白鹳的行为识别技术,尤其是繁殖期内它的筑巢、育雏等一系列行为的监测,未来也将应用到这套系统中。”

从10月份开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的候鸟数量逐渐增多,AI识别与监控系统的作用日益凸显。“近期,我们监测到保护区的鸟类有84种、14万余只,东方白鹳数量达到了223只,雁鸭类水鸟总量达到6万余只。通过监控系统,我们还观测到了花脸鸭、黑鹳等珍稀鸟类在保护区内栖息。”赵亚杰说。

保护区内还有一套鸟类识别配合水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准确掌握鸟类族群在保护区的运行情况,同时可以动态监测保护区内淡水变化,保障候鸟栖息地内淡水环境生态稳定性,提供优良的捕食环境。“这一平台就是根据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的用水需求来设计的,同时有利于野生植物的生长。”赵亚杰说。

借助科技赋能,经过不断地生态修复、鸟类保护,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74种,连续两年东方白鹳繁殖数都超过了450只,黑嘴鸥繁殖数稳定在1万余只。2022至2023年度,丹顶鹤越冬数量达到389只,成为全球丹顶鹤重要的越冬地。

  (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武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