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全市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4-11-19 08:31

爱东营讯 近日,记者从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获悉,2023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03亿元,同比增长7.84%,增速居全省首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2亿元,同比增长8%,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提质、持续向好态势。

海洋渔业发展成效显著。今年我市渔业养殖总面积166万亩,培育形成以虾蟹参贝为主的百亿级特色水产品集群,2023年水产品总量54.75万吨,今年1至9月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4.83万吨,同比增长4.75%。成功入选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和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对虾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争取省级以上扶持资金近4亿元。荣膺“中国对虾之都”,河口区新户镇(对虾)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强镇,黄河口大闸蟹蝉联“中国十大名蟹”,品牌价值31.93亿元。

海洋化工业拉动力明显。2023年全市海洋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51亿元,占全省的41%。积极发展氯碱化工业,以离子膜烧碱为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海洋无机功能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东营港聚焦芳烃、乙烯、丙烯、碳四等优势产业链条,实现快速发展。东营广利化工产业园是全国单体最大的氯碱化工园区,甲烷氯化物和苯胺产能居全国首位。

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实现增加值50多亿元。东营高新区高端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70%、全国30%以上,威飞海洋国产水下采油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已签约落地中船海装、金雷重装等35个产业链项目,园区建设速度、产业集聚度、链条完整度走在全省前列。东营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期项目建成省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制备脱盐水工程,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5.8万吨/日。

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胜利油田海上原油产量稳定在360万吨/年,中海油上岸原油近1000万吨。总装机140万千瓦的渤中海上风电A、B1、B2场址项目并网发电,海上光伏HG14场址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年内实现部分并网发电,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95万千瓦、同比增长18.1%,建成储能项目10个,总装机容量114.9万千瓦。

海洋交通运输业加速崛起。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200万吨,东营港现代海洋综合立体交通物流产业成功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0万吨级液体散货等11个泊位正式对外启用,一突堤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工程完成中交,25万吨单点系泊项目加快建设。广利港口建成5000吨级通用泊位6个,全省首个风电设备大型专用码头投入使用,大件设备承运能力不断提升。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通航,为全省河海联运打开新通道。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我市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省级及以上涉海科研平台达到20家、市级创新平台16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34家,2023年,海洋领域授权专利90件,海洋科技研发总投入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周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