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波澜壮阔,75年风雨征程。75年间,齐鲁大地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金秋十月,走进山东,一幅产业兴、品牌强、活力足的画面徐徐展开。在这里,越来越多的新动能涌现,让实体经济根基更牢靠;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崛起,“走出去”更是“走上去”;越来越多的创新力在传承中迸发,汇聚成时代强音。
你看: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4年好于全国,2023年增长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三,成为北方地区唯一拥有3个GDP过万亿城市的省份。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1-8月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均好于全国,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在稳定全国经济大局中发挥了“挑大梁”的关键作用。
向“实”而行,动能澎湃。实体经济是支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强国富民的重要支柱。今年山东两会上,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省政府工作报告就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重点抓实抓好十二个方面工作,谋划实施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山东消费促进年”,叫响“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品牌。在近日举办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和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山东分别以68家、55家入围企业数量均排名第二。中国500强制造业企业入围数量仅次于浙江,中国企业500强入围数量仅少于北京,这既标志着山东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彰显山东向“实”而行,实体经济发展动能澎湃。这既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山东担起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
以“新”求质,行稳致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山东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讲究“稳”和“变”。在稳的方面,山东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在变的方面,注重先立后破的创新之道。今年开始就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科技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产业升级,抢抓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加快构建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组成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数据显示:新旧动能转换前五年,山东落后产能加速淘汰,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化工园区由199个压减至84个,化工企业入园率由不足20%提升至38%,整合退出地炼产能2352万吨,压减焦化产能1866万吨。如今,文旅资源让“流量”变“留量”;“土特产”变成“金名片”,圈粉无数;智能智造、“大国重器”,惊艳世界。
加“数”前行,引擎强劲。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强省、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山东紧盯行业焦点,持续以数字经济新引擎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你看,在青岛,智能工厂内一排排忙碌的智能手臂有条不紊地运作;在寿光,实验室里一颗颗小小的种子“萌生”新意;在临沂,一件件包裹从智能化现代分拨中心发往全国……在山东,实体产业加速向“数智化”转型,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省上下还加快建设高速智能、安全可控、绿色低碳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利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拓展产业形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传统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未来产业发展引擎可谓动能强劲。
潮涌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新时代新征程,山东正以“智造”聚力、以“创新”聚能、以“好品”聚势,齐鲁大地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