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救命路”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兰州3月4日电 题:“救命路”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54岁的马有布万万没想到,离家不远处这条通车仅仅37天的临大高速路,竟成了他的“救命路”。

  积石山地震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陈家村的村民马有布被一面倾倒的砖墙砸中,伤情危重。被抢救出来后,救护车载着已经休克的他,呼啸驶入高速,仅仅40多分钟,马有布便被送到临夏州人民医院。

  手术时,从马有布胸腔中清理出来的“血疙瘩”装了半盒子。医生说,多亏送来得及时。

  “要是没有这条‘救命路’……”马有布哽咽住了。

  2023年12月23日,大型卡车将板房运抵积石山县灾区。(马昱炅 摄)

  积石山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大山里,过去只靠一条崎岖的公路沟通外界。行路难,生活更难。群众从镇里到州上要倒两次车,前后折腾六七个小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脱贫攻坚中,积石山县所在的临夏州被整体列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来自积石山县的保安族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告诉总书记:“我的家乡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们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乡的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各部委同志都在,要积极吸收采纳代表建议。”

  会后,经过各方研究论证,临夏人民日思夜想的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了。

  临大高速连通了甘、青两省交界地区的高速路网,昔日封闭的积石山县有了通往外界的“大动脉”。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落地有声,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期盼铺设成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推进。

  2023年11月12日高速路正式通车。董彩云穿上了一身红装来到现场。她动情地说:“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群众增收致富有了‘快速路’!”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的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5万多户群众受灾。

  “19日凌晨,我看到消防车、救护车、军车、警车闪烁着灯光急速飞驰,黑夜中的临大高速公路像一条发光的巨龙。我瞬间觉得,咱老百姓有救了!”董彩云说。

  2023年12月25日,救援车辆在临大高速公路上疾驰。(马昱炅 摄)

  临夏州消防救援支队政委王权忠说,临大高速就是这次抗震救灾的“生命线”。因为有了这条高速,各方救援力量得以迅速抵达灾区一线,地震后不到15小时,便完成全部搜救任务,包括马有布在内的伤员得到及时转运救治。

  一队又一队大型卡车拉着活动板房从全国各地赶来,1.6万余间活动板房迅速搭建完成。从地震到受灾群众全部搬入板房,仅用8天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应急救援期间,12.8万余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资,通过临大高速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被输送到灾区,保障了受灾群众不挨饿不受冻、温暖过冬;临大高速日均交通量从平常的3500辆次,激增至最高16000辆次,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1月15日,马有布伤情好转出院。救护车再次经由临大高速,送他回家。一路上,山峦起伏,桥隧相连。他们经过的第一座隧道名为“三七感恩隧道”。

  “‘感恩’就是感恩总书记,感恩我们党。‘三七’是为了纪念2019年3月7日这个日子。”马有布的女儿说。(记者向清凯、武笛、朱高祥、张钦、姜伟超、郎兵兵)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