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爱是最好的养料,责任是最稳妥的保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教师陈凯亮深知这一点,于是,她带着满腔热情,将一位教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用点点滴滴、无微不至的实际行动赋予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里。爱出者爱返,陈凯亮也收获了最丰硕的果实、最美好的礼物——“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每年的教师节,陈凯亮会收到许多学生的祝福。她说,收到这些真挚祝福的时候,是作为教师最幸福的时刻。她为此欣慰,也为她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更衷心祝愿自己的每一名学生前程锦绣……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您看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应该培养的语文素养有哪些?
陈凯亮:“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有机整合。这一概念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先后出现六次,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拼音规律,识字、写字、词、句的积累以及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形成;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习得;③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不仅要掌握字、词、句、章等基础的识记知识,更要锻炼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大家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背诵经典、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走进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来提高语文素养。
记者:在您看来,提高语文素养有什么好的方法?
陈凯亮: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花费一两天时间就能达到的,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大多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词句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他们读一些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中、高年级,推荐他们读一些儿童文学,历史、文学名著,人物传记等。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提升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例如,每天跟着音频一起诵读一篇诗词,锻炼孩子的听力和语感;每天读一篇陌生文章,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以及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的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合理标记和摘抄,摘抄这个方法可以从小学一直沿用到工作以后,对提升语文素养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记者:作为教师,您除了教授知识,还对孩子们充满了爱心与耐心。您觉得这份爱的源动力是什么?
陈凯亮:“学厚为师,德高为范”是我的座右铭。从成为教师的那天起,我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需要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去诠释——每天早早来到教室,开窗通风,检查学生的到校情况、课前准备;课下,给忘带水壶的孩子喝水、提醒生病的孩子吃药;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谈心,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鼓励他们好好锻炼身体;带着孩子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积极展示自我……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对我的学生负责,希望他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而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和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是我的力量和成就感的来源。同样,实实在在干好自己的工作,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努力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的人,是我最朴素最真诚的愿望。
记者:职业和个人往往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您在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样的成长?这份成长,又是怎么样滋养到您的学生的?
陈凯亮:教师这份职业有其特殊性,师生情也是一份很宝贵的情谊,而这份宝贵的情谊,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一份特别宝贵的幸福。我非常喜欢和学生相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不仅见证着学生们学习上的成就,更是一天天陪伴和指引他们成长,这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当我充满激情地上完三节课,拖着疲惫的身子从楼道里走过时,看到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学生欢快地跟我说:“老师再见”时,我的心里忽然就轻松愉快起来。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虽然身体感觉累,但是心情是轻松愉悦的。可能正是这种幸福感,让作为教师的我面对学生时,经常有一种为人父母的感觉。这种从内心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动力,让我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理解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我不但要教会他们学习,更要陪伴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记者:现在孩子们的物质要求比较容易满足,但心理和情感需求却被不少家长忽略了。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帮家长真正理解和关心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陈凯亮: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接触了许多的孩子,感触最深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六七岁时来到小学,看孩子的状态,基本就能了解他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孩子小明(化名)就比较典型。小明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但眼神里充满忧郁,平时沉默寡言,下课时也是自己坐着,很少和同学说话。操场上做游戏时,她不跑不闹,不和其他同学玩,有人跟她说话时,她也总是闭口不言。作为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却没有天真烂漫活泼的样子,她的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联系了孩子的母亲,在交流中了解到,因生活压力所迫,她状态消极,顾不上也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总觉得孩子是生活的累赘,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变化。于是,我多次找她沟通,鼓励这位母亲,创造机会让她陪伴孩子。放学时,我借机把孩子留在教室,让母亲亲自到教室接孩子,慢慢地,这位母亲脸上多了些笑意,多了些温柔,在温暖的传递中,孩子和母亲的状态都越来越好。
作为教师,我希望家长能够多关注到孩子的成长,尽可能多地陪伴和鼓励,做一名学习型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里,自己也能收获成长。
(记者 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