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垦利区坚持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促发展 撂荒地里淘金银

爱东营讯 走进垦利区垦利街道乡村振兴“黄河廊道慢生活体验区”,在民丰大道与振兴路交叉路口东北侧,有一片绿意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六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虽已寒冬,100余亩的种植园仍然生机勃勃,一株株金银花长势喜人。

“明年五六月份,这一片地就能开满金银花了。”六村党支部书记任有明十分高兴,放下了压在心里的大石头。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一直是六村村“两委”的“心头大事”。去年,六村村“两委”决定复耕复种村西侧的撂荒林地,发展村集体产业。今年2月底,在垦利区水利局的帮扶下,六村成功招引了东营宸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中医药金银花种植产业园,专业种植金银花。

在发展“一产”种植的基础上,六村还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推进金银花全产业链建设,规划建设了金银花加工产业园,把金银花通过烘干,按照中医配方制作花茶,统一包装、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我们打造了中医药金银花展厅,开发了清新茶、三益茶、无畏茶、炯炯茶等4个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直播间也正在筹备建设,同时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争取让咱们六村的金银花卖到全国各地。”六村第一书记孟凡朋介绍说。

金银花具有开花早、花期长、产量高等特点,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金银花植株一次种植,丰产期长达12年,是名副其实的“金银”产业。“100亩金银花预计亩产干花达100余公斤,每亩净收益5000元以上。”任有明心里算着增收账,从采摘到烘干,再到制成金银花茶进行储存销售,都需要“人工”,六村金银花种植加工产业将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80余名留守老人实现就近就业,“下一步再发展研学游、近郊游还能继续增收。”

“年龄大了,外出务工也不一定找到活,今年正好村里建设了金银花种植基地,在家门口打工,帮着除草、摘花,就收入了4000多元,我们都很知足高兴。”六村村民谭桂英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垦利区突出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优势,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增强发展基础、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按照“资本赋能做规模、科技赋能做标准、品牌赋能做市场”的思路,实施大米、大豆、水产品、畜产品、预制菜五大全产业链培育行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农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同时全力推进实施总投资40亿元的29个产业振兴重点项目,并坚持以村为基本单位,串珠成链、拓线成片、连片扩面,开展“稻乡蟹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海智渔乡”“黄河人家”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黄河口盐田米仓”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实现“联村共建、资源共享、辐射带动、以强促弱”的发展新格局,助推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记者 张佳松 通讯员 王娜)

责任编辑:张馨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