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我市召开“黄河口农品”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

  12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口农品”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东营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英明,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张荣娟,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一级主任科员戴树云,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英明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锚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为主题,培育形成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黄河口农品”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加大培育力度,着力塑造“黄河口农品”品牌形象。立足沿黄沿海盐碱地资源禀赋,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构建起以“黄河口农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为示范的农产品品牌矩阵,大闸蟹、大米、莲藕、滩羊等黄河口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有“三品一标”农产品706个,3个农产品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8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半球小麦粉、挂面、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先后入选“好品山东”品牌目录,创建省知名农产品品牌35个,其中,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分别达31.93亿元、11.57亿元,史口烧鸡荣登预制菜争霸赛山东赛区“十佳预制菜美味”榜首,“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突出质量提升,全力夯实“黄河口农品”品牌根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坚决守牢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健全盐碱地特色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先后制定发布黄河口水稻、莲藕、滩羊、优质强筋小麦等农业地方标准28个。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畜牧标准化示范场22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0家。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符合开具范围的主体实现100%全覆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网格化监管,市县镇三级每年监测、速测样品达到13万批次,40个乡镇(街道)相关监管机构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三、强化宣传推介,合力提升“黄河口农品”品牌影响。组织开展了“黄河口农品闯九州”、寻找“黄河口农品”代言人、“优质农品看东营”网络达人采风等系列活动,依托首届黄河文化论坛举办特色农产品展,先后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了10余场高层次品牌推介会。借力大平台、应用新技术、开辟新领域,在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以及机场、地铁等人流密集场所投放宣传广告,在全网首发“黄河口农品系列数字藏品”新媒体产品,与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以及东方甄选新电商团队深入合作,在产品包装设计、线上推介营销等方面深下功夫,形成了全媒体品牌宣传矩阵,累计曝光量超5000万人次,全方位、多渠道提升了“黄河口农品”知名度。

  四、深挖独特品质,着力提升“黄河口农品”品牌价值。依托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品创新,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推出了黄河口胚芽米、预制食品、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黄河口农品”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委托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等“国字号”“省字号”专业研究机构,围绕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盐碱地马铃薯等盐碱地优质农品开展独特营养品质鉴定,分析研究产品优势指标,充分挖掘“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价值潜力,讲好“黄河口农品”品牌故事。

  五、拓宽产销渠道,聚力打造“黄河口农品”金字招牌。积极组织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博览会、“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北京宣传推介活动、“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系列营销推介活动等20余场大型展会,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设立了“黄河口农品”专卖店、直营店,为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展销一体化平台。坚持“一品一策”,创新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与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实施电商物流园、智能供应链等项目,组织生产经营主体与本地大型商超开展“农超对接”,助力企业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东营、走向全国。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近年来,“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请问“黄河口农品”在品牌打造上有哪些有利条件?

  张荣娟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河海交汇的生态系统,为大规模发展生态种养殖,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和高端农业品牌提供了优越条件。

  一是生长环境适宜。东营生态环境优越,地处北纬37°农作物黄金生长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达206天,大于10℃积温4300℃以上,临河靠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黄河口农品”品质优良、口感极佳,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丰富,功能性物质含量极高。二是特色产业突出。我市农业产业兴盛,近几年,围绕发展盐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了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滩羊、黄河口果蔬等优势产业,建成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集聚区,先后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强县、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产业发展平台181个,为品牌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科研支撑有力。东营市汇聚了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众多高校院所和科研团队,拥有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有一大批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优势产业发展和盐碱地农产品品牌打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山东网记者

  请问我市在农产品品牌宣传形式上,都有哪些创新举措?

  张荣娟

  品牌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助力“黄河口农品”走出去,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一是借力权威媒体。搭建国家、省、市三级电视媒体宣传矩阵,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黄金时段循环播放“黄河口农品”宣传广告,借主流权威平台发布我市农业品牌建设成效,集中展示“黄河口农品”品牌形象。不断拓宽品牌宣传广度,利用人流密集的机场、地铁等交通媒体,设置黄河口农品宣传推介专区,月均曝光500万人次以上,“黄河口农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

  二是构筑宣传矩阵。加大在今日头条、抖音、视频号、新华网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开设“黄河口农品”品牌宣传推介话题,制作品牌宣传片、美味菜品、品牌创意广告等专题片30多部并在线宣传发布。创新线上宣传形式,举办线上挑战赛、云端推介等宣传活动,发布开屏海报、宣传动画、品牌专稿等新媒体产品,累计开展线上活动5场次,发布新媒体产品和宣传信息100余个,形成全媒体宣传强大合力。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品牌农业,发布“黄河口农品”系列数字藏品,通过“品牌助力+数字赋能”探索科技助农新方向,有效扩大了本地农产品的知名度。

  三是搭建产销平台。聚焦资源要素,线上线下结合,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参加农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展洽会10余场,创新开展黄河口农品闯九州和网络名人采风活动,举办“黄河口农品”系列直播带货活动,打造宣传推介、服务主体、带农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邀请网络名人、三农一线从业人员为黄河口农品推广代言,举办“黄河口农品”品鉴会,通过“黄河口农品”组团推介,我市优质农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黄河口农品”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

  鲁中晨报记者

  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请问在培育农产品品牌过程中,我市是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戴树云

  一是严把生产“标准关”。围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产业链,健全盐碱地特色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推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先后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28个。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已建成国家级畜牧标准化示范场22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0家。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培育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二是严把质量“监管关”。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网格化监管,40个镇街监管机构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市县镇三级每年监测、速测样品达到10万批次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5个县区全部建立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平台进行管理,做到了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符合开具范围的主体实现100%全覆盖。

  三是严把安全“源头关”。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和化肥减量增效工程,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使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分别超过80%、90%,东营区、广饶县创建成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抓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运营,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3.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摄影:王晓星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