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我市召开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

  爱东营讯 11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永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张国锋,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赵国际,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陈小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永刚

  截至2022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44.61万人,老龄化率20.19%,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围绕“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着力构建满足群众需求“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我市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被评为全省改革试点创新成果,1家养老服务企业、1个街道被民政部等部委分别评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街道,2个县区被评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县(区)”,2个县区被评为“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

  一、完善推进机制,筑牢养老服务发展根基。一是高点定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连续三年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城乡区域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二是专班牵头推进。市、县分别建立了由政府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今年,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常务副市长牵头,3位市领导具体负责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专班,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多方参与推进。市人大、市政协将养老服务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多次进行考察视察、重点推进。各部门单位全面落实职责,制定出台政策,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四是高端规划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全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养老服务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

  二、扩大有效供给,实现养老服务全域覆盖。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家庭五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全市养老机构达到62处、养老床位6812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4.3%。市级层面,建设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年底正式启用。实施了幸福养老“十大”重点项目,其中投资7.8亿元,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7处,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县级层面,每个县区都建有以照护失能特困老年人为主、医养结合的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层面,每个乡镇(街道)都建有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城乡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层面,232个城镇社区建有养老服务设施289处,全市建有农村幸福院224处、城乡老年食堂305处。家庭层面,连续两年为2000余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为1658名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配发防走失定位手环,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100余张。

  三、优化服务结构,满足养老服务多元需求。一是拓展社区养老服务。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日间照料、助餐配餐、康复保健等专项养老服务。二是推进连锁化运营。推动养老机构专业化、规范化、综合性养老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周边聚集,22处城乡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连锁化运营68处养老服务设施。三是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全省率先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摸排特殊困难老年人3.12万名,自愿结对帮扶2.57万名。按照每人每月不少于12小时的服务标准,每年为3000名左右的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四是突破农村养老服务。制定实施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试点指导意见,在垦利区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试点,打造28处“黄蓝汇·颐养中心”示范点,建设集厨房餐厅、休息室、娱乐室、医疗保健室、幸福工坊于一体的养老服务阵地。广饶县发展“一元餐厅”模式,建成51处农村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触手可及的“家门口”养老服务。

  四、擦亮服务品牌,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14个部门27项基本养老服务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二是开展养老机构评估评定。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3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达到58%。对享受政府补助、无偿或低偿使用场地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三是加强养老品牌建设。以“宜居东营·安养黄河口”为统领,积极培育发展养老服务品牌,形成“一县多品”。出台《养老机构照护服务基本规范》地方标准,培育“亲祥源”“爱德”“九星居”等8个服务品牌。四是创新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建立10部门参与的养老服务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梳理形成12类常用监管事项,适配25项常用场景,加强养老服务全链条、全方位综合监管。五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建立县级干部包县区安全生产督导组,成立市民政局安全生产专项暗访组,不间断对养老机构安全生产进行全覆盖检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家查隐患”,强化问题排查整改。

  五、破解要素难题,激发养老事业发展活力。一是优化资金扶持政策。制定市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对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特困人员供养设施(敬老院)建设、养老机构运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农村幸福院运营、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等10类养老服务项目,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同步给予补助。积极推动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养老服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享受居民生活类价格。二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养老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年均培训1200余人次。东营职业学院、东营市技师学院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连续举办六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荣誉感。全省“青春养老人”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市民政局与省养老产教联盟签署培训协议。三是搭建智慧养老平台。东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启用,开展“智慧养老社区”试点,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智慧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养老服务终端、可穿戴健康监测等设备,加强风险防范和紧急救援。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我们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擦亮“宜居东营·安养黄河口”服务品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我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请问在这方面我市做了哪些工作?

  张国锋

  今年,市民政局创新工作机制,制定《东营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强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和“五社联动”机制,构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体系。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体系。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各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社工室、“社区合伙人”、居民骨干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辖区单位、机构和志愿服务力量,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1+N”社区支持网络。

  二是创新平台载体,丰富拓展探访关爱服务内涵。逐楼逐户开展走访摸排,精准掌握特殊困难老年人居住情况、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及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绘制探访关爱服务力量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居住两张地图,制定服务清单和需求清单,跟进探访关爱服务记录。推动“社、商、居”联动,促进志愿服务与老年人需求良性循环,为探访关爱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是聚合社会资源,凝聚探访关爱服务工作力量。社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办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开设24小时应急救援服务热线,提供陪同就医服务。社区物业公司定期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水电气暖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对接社区周边相关专业机构提供上门理发、维修,陪同办理业务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232个城镇社区、166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摸排31208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并录入省养老服务管理系统,25733名老年人得到探访关爱服务,18657名基层工作人员、村(社区)居民、志愿者和245个社会组织、36个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涌现出“邻室家”“金秋暖阳”“滨小善·暖阳阳”等服务品牌47个,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近日,民政部等11部门印发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我市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赵国际

  我市是在全省较早开展老年食堂建设的市之一,从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一顿热饭”问题入手,积极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城乡老年食堂达到305处。

  一、认真研究谋划,稳妥有序推进。去年以来,先后到日照、淄博、青岛、杭州、南京等市考察养老和老年食堂建设。结合上级政策精神,根据社区、村实际和老年人需求及资源条件等,积极引导、稳妥有序推进老年食堂建设。鼓励县区(开发区)出台支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持经济条件许可、老年人需求较强的基层社区、村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工作。

  二、坚持典型引路,突出试点先行。结合实际对老年食堂建设作了创新探索,形成了“党组织领办”“餐饮企业连锁办”“企业支持办”“村民互助办”等模式。一是建设示范点。各县区(开发区)选择资源丰富的社区和集体收入较高的村,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老年食堂试点,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用实际成效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在府前社区、胜宏社区、锦华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示范点,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党组织领办。立足党群服务阵地,有条件的村(居)由基层党组织领办老年食堂。如,广饶县坚持“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步骤稳妥、逐步到位”原则,试点开展村党支部领办“一元餐厅”。三是开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试点。以突破农村老年食堂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农村养老综合体。如,垦利区试点建设“黄蓝汇·颐养中心”,以老年助餐为主要服务项目,配建休息室、娱乐室、医疗保健室、幸福工坊“四室一坊”,以点带面集成养老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小食堂、大民生”的积极作用。

  三、立足可持续,创新建设形式。对养老机构、餐饮服务企业等利用社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或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老年食堂的,免收其房租;利用我市知名餐饮企业的服务和品牌优势,支持连锁化建设运营社区老年食堂;由党委政府牵线,由关联企业直接捐赠领办农村老年食堂;基层党组织牵头,引导有建设运营能力的村(社区)直接承办,引入志愿服务和公益岗,建立年轻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志愿服务机制;对无法自己建设老年食堂的城乡社区,由区域老年食堂定点配餐、送餐上门。

  四、加快政策集成,分类给予支持。市、县两级对符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补助标准的,按照等级每年给予运营方2.3-3.6万元的运营奖补,主要用于扶持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鲁网东营频道记者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那么,下一步,我市在养老服务工作方面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陈小红

  下一步,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的基本思路,建设满足群众需求的“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强政府兜底养老服务保障,全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制度,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完善财政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政策,以支持性“政策包”引领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优化孤寡老年人服务措施,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制度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体系。

  二是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着力优化养老服务结构,大力发展满足失能老年人刚需的护理型养老机构,织密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推进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三是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范围,支持引导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居家延伸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营。深入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大家庭养老床位,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

  四是聚力突破农村养老服务。依托农村幸福院,党建引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抓好垦利区农村养老试点工作,推广“黄蓝汇·颐养中心”示范点建设经验,加快农村养老综合体建设。

  五是构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出台支持城乡老年助餐服务发展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满足群众需求、具有东营特色的“老年幸福食堂”。

  六是拓展智慧养老服务。依托东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汇聚养老服务资源,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家庭智慧养老服务网络,提供点菜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捷智慧养老服务。

  七是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出台全域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培育壮大养老服务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擦亮“宜居东营·安养黄河口”养老服务品牌。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