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生态杀手” 守护“滩涂湿地”——东营市开展三年防治互花米草攻坚战掠影

  爱东营讯 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号称“绿色沙漠”,具有强大的繁殖力,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会对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和沿海植被造成极大危害,超强的生命力侵占了其他所有植物与动物的生存空间。

  自20世纪70年代被我国引种以来,互花米草在沿海地区迅速扩张。我市于2020年在全国较早启动互花米草全域治理,举全市之力打响三年防治攻坚战,是系统治理时间最早、面积最多、力度最大的市。

  应对“治草”挑战,我市针对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潮间带区域,淤泥质滩底、地形复杂,潮沟密集、潮汐频繁,有效施工时间短、效率低的实际,探索实施“全域摸底、科研攻关、系统施治、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全力以赴打好歼灭战。积极开展科学治理,紧紧抓住互花米草种子成熟前的治理黄金期,9月底前全面完成分布区刈割工作,阻断种源传播和扩散,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后续治理方式,对互花米草“斩草除根”。2020年至2022年,全市共治理10547.4公顷。

  治理后的滩涂湿地生态面貌逐步呈现,鸟群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回归黄河入海口滩涂湿地越冬栖息、补食。野生鸟类、河海交汇、新生湿地在母亲河入海之地交织融汇,共同组成了一幅生生不息的生态画卷。

  披荆斩棘

  经过科研攻关,工作人员通过低潮滩采用贴地刈割、中潮滩采用刈割加梯田式围淹、高潮滩采用刈割加翻耕的科学方式清除互花米草。

  中科院团队开展互花米草入侵机制研究。

  对互花米草进行人工刈割。

  中科院团队研制改装的防治互花米草的机耕船。

  机械刈割互花米草。

  用机械翻耕挖埋互花米草施工现场。

  生态修复

  以互花米草入侵前的原生生态系统为参照,开展水系疏通、湿地微生境改造、盐地碱蓬和海草床恢复等生态修复,构建更加多样、更为稳固的生态关系,提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翅碱蓬将滨海滩涂湿地铺成“红地毯”。

  治理前后对比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分布区域治理前。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分布区域治理后。

  河口区互花米草分布区域治理前。

  河口区互花米草分布区域治理后。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