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印象|绿色低碳,谱写大河之洲新篇章

我市抓住东营列入全省海上光伏试点城市机遇,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建成全省首个海上漂浮式+桩基式光伏示范项目,年可供应绿色电力1.4亿千瓦时。创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模式,全市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68兆瓦,累计光伏发电21.69亿千瓦时。

爱东营讯 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个个势头猛进的产业集群,一家家领跑发展的新锐企业……展开今日东营画卷,绿色、创新、活力跃然而出。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数字赋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数字强市,努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金融港作为最新形态的金融产业城市综合体,具备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能力,是集金融前台业务体系、金融后台业务体系、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办公配套服务体系为一体的金融主题综合性建筑群落。

位于东营市近海海域的渤中海上风电已实现并网发电,是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全国首个核准项目并网发电,也是山东省平价海上风电首度绿电,创造了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海上风电建设记录。2022年,全市新并网可再生能源装机162万千瓦,增量居全省第二位,新能源发电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

聚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市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链一策”推动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扎实开展“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行动,加快高端平台建设,高标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坚持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人才一体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集群高能级平台、院士级领军人才团队全覆盖计划,锻造科技创新新引擎。今年,我市聚力抓好761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其中,过百亿元项目13个,50至100亿元项目12个,投资总量、单体规模均为历年来最多。全市共有183家企业通过评选,入选2023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数量是去年的2.1倍。

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碳达峰大数据平台通过全方位归集、分析企业用能数据和碳排放数据,可以查看和展示开发区企业实时耗能情况。

胜利油田攻关形成了碳捕集、驱油利用、安全封存、管道输送等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创新培育CCUS全产业链体系,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大豆喜获丰收。

杨庙社区积极谋划实施33个“安居”“富民”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社区功能再升级、治理能力再提升、产业发展再提速,确保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上档次,把杨庙社区建设成为落实总书记嘱托的幸福家园典型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杨庙实践”。

东营港是全国最大的以液体化工品为主营业务的特色港口,是省委、省政府规划确立的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核心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依港而建、因港而兴,经过17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芳烃、丙烯两大产业集群为主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是全省首个拥有高端化工、新材料、现代海洋领域三个“雁阵形”集群的开发区。

策划:高汝民 刘西光 郑代玉

摄影:周广学 胡友文 

文字:王俊杰 王苗苗 商雅雯 李怀苹 张振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