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田园织锦绣 广袤沃野展新颜——东营市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爱东营讯 金秋至,千里沃野生机盎然;一年事,喜看丰收粮食满仓!

垦利区永安镇的盐碱地稻田里,两幅巨型3D彩色稻田画美不胜收,成为一道别致的乡村景观。 记者 周广学 报道

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锚定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的目标定位,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作为全省五市之一,我市被确定为2022年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城市。大豆扩种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农业农村部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今年以来,已累计争取省及省级以上资金12.74亿元,同比增长20.6%;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成为全国农业领域第五家国家级创新中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9900余名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精准落实帮扶政策,2022年实现农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671元,较上年增长17.3%,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粮食安全 产业提级

聚力建设盐碱地后备“新粮仓”

“今年秋粮又是一个丰收年,我种植了100亩单作大豆和10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每亩地补贴300元,我已经种植2年了,今年比第一年种的多也更有经验,看着大豆和玉米颗粒比去年更饱满,非常开心,预估收成比去年会更好!”张合兴是垦利区永安镇东九村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具有多年的大片粮食种植经验,有了国家惠民政策兜底,他更是吃了“定心丸”。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我市扎实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2022年粮食总产突破29亿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秋粮丰收在望。我市高位推动大豆扩种,狠抓大豆油料作物生产,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48.6万亩,完成省定任务的138.9%,大豆单作种植面积9.6万亩,完成省定任务的128%,全省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研讨会暨培训班在我市举办。狠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0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6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73%,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如何基于一方水土,突出地域特点,建成致富一方的产业?我市启动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聚焦种业发展、基地打造、主体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全力打造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等全产业链重点链。以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百万只肉羊产业园以及3个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6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为主导,形成了百亿级畜牧产业集群;以8万亩黄河口大闸蟹、17万亩海参、42万亩对虾养殖为主导,形成了百亿级特色水产品集群。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1.93亿元、11.57亿元,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35个。持续做优产业发展平台,东营区创建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广饶县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全市创建6家省级、18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5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1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以及131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科技创新 种业突破

聚力打造盐碱地农业“新高地”

近日,在省黄三角农高区,有关专家对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成的花生新品种“花育9307”盐碱地春播高产示范田进行了测产,专家组确认“花育9307”百亩示范田亩产荚果产量为625.9公斤,实现了花生在盐碱地上丰收增产的目标。

品种育成者单世华研究员介绍,我省花生面积逐年递减,耐盐碱新品种培育对有效开发利用盐碱地,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花育9307”含油量达到56.53%,兼具抗旱、耐涝、耐盐碱、抗叶斑病和锈病等特性。现场测产专家组认为,耐盐碱花生新品种“花育9307”为进一步扩大我省花生种植面积提供了保障,也为充分利用和改良盐碱地提供了助力。  

轻度盐碱地上,种植出小区测产折算亩产达到3350.65公斤和3277.7公斤耐盐碱马铃薯;试验田上,种植出亩产均超过千斤的“济麦60”、“山农40”等耐盐碱小麦品种……从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到科研机构,我市农业领域处处流淌着科技创新的血液,展现着盐碱地新希望、新力量。

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搭建。今年5月,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在我市开幕。会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全国农业领域第5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以盐碱地综合利用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攻关为核心使命,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我市积极搭建盐碱地科研平台,省黄三角农高区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新设立2个院士工作站,先后承担实施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59项,转化关键核心技术23项。加强盐碱地种业创新,11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耐盐碱作物品种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成立东营市盐碱地种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建成粮棉品种试验基地9处、展示评价基地14处、繁种基地5万亩。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入选第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狠抓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引进济宁圣丰、山东华亚等一批国内知名种业公司,建设大豆良种繁育基地4.2万亩。

乡村建设 改革赋能

聚力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近日,走进东营区牛庄镇东庞社区,沿途是一望无垠的玉米地,远远看到的是一栋栋的楼房,干净整齐的广场、办公楼、居民楼,楼房前停放着一辆辆家庭轿车,临近傍晚,广场上有几位老人正带着小朋友玩耍。    

东庞社区是如何实现蜕变的?社区党委副书记、金丰农场负责人庞增华介绍,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金丰农场),六个村土地全部实现流转,规划建设了粮食种植区、生产服务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规划面积7248亩,有效带动了社区内土地、资金、技术等发展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集约利用,推动了产业“集聚式”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乡村美丽宜居、农民富裕幸福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加快示范样板创建,广饶县作为全省11县(市、区)之一,被确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中有创新举措、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的县,受到省督查激励。垦利区“稻乡蟹缘”、河口区新户“绿野海韵”、黄三角农高区丁庄等3个片区入选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东营区东庞社区、垦利区杨庙社区、广饶县西毛村入选全省“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名单。

为了让村村焕然一新,我市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4.6%。扎实开展“残垣断壁整治”“弱电线路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农村垃圾12.2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5万余吨,拆除残垣断壁4746户,规范整治438个村的弱电线路,解决了一批长期影响农村环境的老大难问题。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县级以上“美丽庭院”示范户达4.46万户。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硬化道路“户户通”。实施燃气村村通工程,22.8万户农村群众接通天然气。

村庄不仅要美起来,更要“富”“美”兼具,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成为乡村发展的驱动力。我市创新工作机制,坚持点线面结合,“点上发力”,着力抓好示范村建设,2018年以来建成26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线上贯通”,立足产业基础和自然禀赋,聚力打造沿黄、沿海、盐碱地乡村振兴示范带,实施总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30个,目前已完成投资32亿元;“面上拓展”,高标准打造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1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个省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滚动培育,整体推进,持续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我市圆满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全域推进党建引领农村“三变”改革,在广饶县试点开展沉睡资源唤醒行动,探索土地托管、租赁入股等7种增收模式。强化政策集成,制定出台了市级示范片区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大豆扩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推动更多资源要素投向农业农村领域。

(记者 王敏)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