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东营造”持续闪亮国际油服市场 东营区500余家油服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扩大“朋友圈”

爱东营讯 “别看这不起眼的螺纹,满满的科技含量!”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东营高新区的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副总经理李国栋随手拿起展厅里几件油套管产品自豪地介绍起来,“联结强度高、气密性强、抗高温蠕变等功能是产品的特点与优势,也是其应用在深井、超深井等非常规开采领域的‘秘诀’。”多年来,该公司专注于非常规油气专用管制造,产品远销北美、南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量占全年生产量的60%以上。

“永利‘精工’看重一个‘精’字。”站在车间,摸了摸刚下线的油套管,李国栋感慨地说,“企业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等荣誉的背后,是东营区石油装备企业‘抱团’集聚发展的结果。”在东营高新区这个技术“摇篮”里,企业坐拥高校、胜利油田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先后获得专利40余项,特殊螺纹授权20余个系列,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并通过了CNAS、API等认证。

近年来,东营区聚力做大做强石油装备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深海特非”迈进,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辖区70%的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80%的石油装备产值、90%的产业服务平台集聚东营高新区。目前,东营高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16家,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亿元。

在永利精工向东2公里,是总投资14亿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项目。“明年这个项目竣工后,油田的物探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都会搬到高新区这里。届时,东营区500多家石油装备企业就有了身边的‘智囊团’。”东营高新区项目服务部部长赵凯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容纳3500人以上的石油行业科技人才入驻,成为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科研机构集群和科技创新“策源地”,为东营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提供科研平台和科技支撑,为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载体。

“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比进口产品重量降低了35%,成本节省40%!”在威飞海洋装备制造公司的车间内,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涛指着一台约两人高的黄色正方体式水下采油树介绍道。2019年,该公司承揽了我国首个海洋水下采油树系统国产化研究和工程化应用攻关项目。回想起去年首套产品顺利安装应用当天,王涛仍然难掩激动,“顺利安装的消息传来,车间里一片欢呼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海洋油气单点系泊系统研发,产品的应用将给边际油田开发带来新的模式。”

“专精特新”企业需要良好的成长土壤。东营区瞄准“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创新企业”三大重点,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发展能级,扩大竞争优势,聚力塑造宜创宜业的科技创新生态。目前,东营区已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建成省级以上企业自主研发平台76家,在建科技创新园二期、科创小镇等科创载体5个,孵化加速面积30余万平方米。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的新经济企业成长路线图,东营区梯次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开展创新主体,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4家、省“瞪羚”企业16家、专精特新企业89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

“企业共获得专利技术204项,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是石油工程服务商GE、哈利伯顿、斯伦贝谢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胜机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范晓贤介绍,一年一届在家门口举办的石油装备展,让企业有机会拓展海内外“朋友圈”,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越来越广。

正如范晓贤所说,一年一届的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如今已连续举办15届,今年将在9月26日至28日举行第十六届展会,持续为本地企业走向海外搭建桥梁。“去年参展企业达1400余家,专业采购商数量达1000余家,展出的产品涉及海陆石油钻采设备、勘探设备、集输设备、特种车辆等17000多个品种,总参观人数突破30万人次。”东营区委副书记、区长燕雪英介绍。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徐淑霞 燕新光)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