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藏着什么国家安全“密码”

明天是秋分节气,也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图片

谁把粮食当成武器?

一直以来,美国都将粮食作为其实施外交政策的武器。美国前农业部长曾毫不讳言宣称“粮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方式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那样,他们就不会同我们捣乱。”从马歇尔计划开始,美国的对外援助就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并附带着苛刻的政治性条款。自冷战以来,美国就制定了“有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援助”粮食的法案,到处“抢饭碗”、“夺饭碗”,甚至“砸饭碗”。

一些境外公司、调查咨询机构觊觎我国粮食大市场,千方百计窃取我涉粮数据、粮食种质资源,妄图在关键时刻控制我粮食生产,扰乱我粮食市场,浑水摸鱼、牟取暴利,进而掌控我国的“粮袋子”“命根子”。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了多起涉及粮食安全的案件。其中,有的窃取我国优质动植物种质等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有的非法采集土壤、气象、粮食生产等各类数据;有的通过合法掩护非法的方式,采用调查咨询、公关拉拢等手段打探我农业粮食领域涉密敏感信息,对我国粮食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粮食安全为何如此重要?

粮食安全可谓“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决好老百姓吃饭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国粮食虽连年丰收,但同时也要看到,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粮食增产面临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8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偏紧、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短板、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等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妥善应对,综合施策,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18亿亩耕地”,既是红线也是底线,为夯实大国粮仓“耕基”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由于我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使得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13731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我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以稳居世界首位的谷物总产量,让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图片

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种质资源共享保护利用,国家级库(圃)每年分发资源都在10万份次以上,服务各类育种创新主体超过1500个,为支撑我国科研育种、重大种业成果产出和粮食安全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

站在现代化新征程上,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对粮食安全的清醒认识,守牢“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底线,真正让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责任编辑:张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