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选优育强“领头雁” 乡村振兴添活力

  爱东营讯 近日,记者来到利津县盐窝镇王屋村香菇种植园,远远望去8座香菇大棚依次排列,格外显眼。走进一座大棚,正在棚里规整香菇培养架的王屋村公选党支部书记李西祥笑着起身介绍道:“香菇大棚在10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出菇,正好利用村民的农闲时间,种香菇、忙农活,两不耽误,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

  有了带头人,村子大变样。过去的王屋村一度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落后。近年来,王屋村在村“两委”带动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形成了“书记+党员+社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富民增收。如今,王屋村的香菇产业已小有名气,不仅直通滨州、淄博等周边地市市民的餐桌,还走进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商超。

  王屋村之所以旧貌换新颜,离不开村子“当家人”李西祥的带领。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李西祥,过去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2020年通过公选,担任盐窝镇王屋村党支部书记,他利用自己年轻有干劲、有想法的优势,帮助村里完成土地重新调整、带领村民外出学习考察,因地制宜发展香菇产业,筹措资金修缮村里道路,三年来,王屋村实现了村美业兴班子强的“蜕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支部看支书。”发生这样的变化要归功于利津县选优育强“领头雁”工作的开展。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农村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也为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提供了人才支撑。近年来,利津县着力优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机制,立足本土,遴选优秀书记配强“当家人”,大胆使用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等,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不断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业务能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分层分级分类别进行全覆盖培训,不断提升“头雁”本领,充分调动“头雁”积极性,带领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

  选好“领头雁”,引导优秀人才扎根乡村促振兴。利津县深入实施乡土人才“雁阵计划”“普惠计划”,面向农村党组织书记、产业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三类群体,开展系统化分类培训,挖掘培养一大批乡村振兴“田秀才”“土专家”,持续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和技能型培训力度,构建“头雁”引领、“强雁”拉动、“雏雁”支撑的乡土实用人才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 张利波 通讯员 王玲玉 季凯强)

责任编辑:张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