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全市社科普及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让社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爱东营讯 7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社科普及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张和森介绍,去年以来,市社科联以凝心铸魂为目标,认真贯彻《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坚持“创新思路、拓展平台、整合人才”,探索创新社科普及工作模式,周密组织了山东省暨东营市社科普及周活动,被省社科联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垦利区杨庙社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行”社科普及周主题系列活动》《主播带您畅游社科普及教育基地》2项创新活动被通报表扬,利津县老街长巷社科普及直播突破100余万点击量,“垦利区”“东营区辛店街道”“河口区河盛社区”等15家单位被评为“十四五”时期第二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单位,《创新“三有”模式 打造科普亮点》被评为山东省社科联系统工作创新案例,荣获“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市社科联通过举办山东省暨东营市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展“东营市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直播活动”,打造“社科热点专家谈”品牌栏目等方式,创新思路,塑造社科普及工作新亮点,坚持把深入基层一线、紧贴社会大众作为社科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则,注重处理好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狠抓活动实效,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目前,已开展“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胜利油田优良传统展厅”“《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等20场直播,观看量高达500余万人次。

同时,市社科联注重平台拓展,塑造社科普及工作新优势。《黄河口社会科学》全面推广网络化、数字化模式,每期编印完成后及时登陆“东营社科”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传递党委政府声音,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目前已编印180期,发放20余万册。“东营社科”微信公众号推出“每日社科”特色栏目,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掌中读、手中看。集中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陆续开通了“东营社科”视频号、抖音、快手、小红书、今日头条、百家号等新媒体官方账号,推出了“孙子文化”等特色短视频,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群众愿意学、便于学的方式开展社科普及。

市社科联充分整合各类人才资源,组建全市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宣讲团,鼓励他们走出书斋进行宣讲,让“大道理”在基层落地生根。邀请社科专家陆续到市直部门单位、各县区、高校、企业和社区开展宣讲活动百余场。抓实“社科专家走基层”活动,启动“强学风、转作风,百名社科专家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黄河口大讲堂”平台作用。今年以来,共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活动50余场,惠及线下群众5800余人,线上群众170余万人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社科专家和基层群众之间搭建起对话“直通车”。

在如何继续创新性地做好社科普及工作方面,市社科联四级调研员孙革新表示,将继续用好“东营社科”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发挥“联”的职能作用,向群众提供高质量社科普及内容,让群众坐得下、听得懂、记得牢。

(记者 王苗苗)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