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故事|郭局村的“海洋产业经”

  爱东营讯  在河口区新户镇东北部,有个郭局村,这里曾是河口境内第一个党支部“郭家局子党支部”的诞生地。

  据郭局村党支部书记李宝祥介绍,1942年,清河区党委在郭局兴建码头,设立中共海上工作委员会及海防办事处,建立海防大队。“当时郭局为主要通商口岸,郭局以北的半截河内,每天停泊的外埠商船近百艘。港口上、大街上车水马龙,住户增至4000余户、1.4万人。1964年大海潮侵入内陆,郭局一带一片汪洋,大多垦户或回归故里,或迁徙他乡,郭局村仅剩百十户、几百口人。”李宝祥说,因海潮侵袭,土地碱化,群众仅以打渔为生,生活窘迫。

  1984年,郭局村归属河口区后,临海各村发挥滩涂优势,发展海水养殖,开启兴村富民之路。“我们这里靠海,地比较碱。原来种棉花、养大田虾、出海打渔,基本是靠天吃饭,一年收入有限。这几年通过小棚虾养殖,我们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村民张纪华介绍说。

  近年来,郭局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引擎”作用,借助靠海资源优势,党建引领“三变”改革,确立了“浅海抓护养,滩涂抓养殖,盐碱滩抓盘活”的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逐年发展壮大,村民的日子逐年向好。

  “为增加收入和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启动了小棚虾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设对虾养殖工棚,配套相应设施,利用循环水养殖技术提高对虾产量,带动本地养殖模式升级。示范园规划面积1万亩,其中一期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开发面积4000亩。建成后,年产南美白对虾6000吨,为村级集体增收500余万元。”李宝祥介绍道。

  不光发展小棚虾,现在的郭局村在发展浅海护养、滩涂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营销等产业上也风生水起,热闹红火的增收致富场景精彩不断。此外,郭局村还在文化大院建起了图书报刊阅览室、健身娱乐场所,每年组织举办文艺联欢活动,评选新型农民、文明家庭、信用户,倡树“求发展、讲文明、促和谐”的新风尚,以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庄发展内生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如今,一幅新画卷在这个沿海村展开,昔日红火的“郭家局子”即将展开新容颜。“下一步,我们计划总投资2260万元,借助郭局村靠海优势,启动红色文旅特色渔村建设项目,增上赶海拾贝、海上旅游、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新内容。实施道路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老年关爱中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党性教育基地、海洋风情文旅等工程,打造红色故闾、海上桃园,多维度立体呈现‘海洋+新时代渔家村落’的美丽与活力,建设幸福和美家园。”谈到郭局村下步发展,李宝祥信心满满。

(记者 关晨歆 通讯员 张吉东)

责任编辑:张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