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独居老人 需警惕这些心理问题

爱东营讯 家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的王大爷今年68岁,儿女均在外地工作,自己独居在家。去年,因一位老友罹患胃癌去世,至此,王大爷常感自身也会胃部、腹部不适,且伴有失眠多汗、坐立难安等情况,大大小小各项身体检查做完也没找到原因。可王大爷近半年越发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甚至整晚睡不着觉。子女这才意识到父亲可能精神出现问题,陪王大爷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老年焦虑症”。

  据相关医生介绍,老年焦虑症是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出现的心理疾病。通俗来说是对晚年生活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表现为失眠、坐卧不安、心神不宁、爱发脾气等症状的心理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体质下降、加之丧偶等原因,老年焦虑症在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

/

  1.老年焦虑的主要表现

  多疑和敏感:多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自己患的病;另一种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得更严重。此状态多在疾病发作缓解后出现,别人低声说话,会认为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等。

  高警觉性:容易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伴有睡眠障碍。

  躯体不适:最核心的是自主神经亢进,比如出现心慌、心跳加快、出汗、手抖、尿频、尿急以及消化道的反酸、腹胀、恶心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头部的头疼、头晕、头胀、头昏。

  除了焦虑情绪外,独居老人还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空巢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的核心原因是缺乏爱。空巢老人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包括无子女的老人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部分独守“空巢”的老人就因不适应家庭结构的改变产生心理失调的表现,这就是“空巢综合征”。这其实也是属于一种适应性障碍,心理上表现为心情郁闷、无所适从、哭泣、自责或责备子女,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期抑郁:独居老人因与社会的相对隔离,缺乏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造成心理上的孤独;还有些老人面临养老现实问题,经济状况不佳或患有躯体疾病,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无价值感,从而导致老年期抑郁。临床表现为情绪不高,缺乏兴趣,无精打采,各种躯体不适,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严重者出现悲观消极,甚至出现自杀行为。老年抑郁症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出现老人有抑郁症的相关表现,家人要及早到专科医院就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老年痴呆:独居老人的各种不良情绪、缺乏运动、缺乏社会交往等问题,都是导致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老年痴呆难以早期识别,随着痴呆的进展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经常丢三落四、忘性比较大、没有方向感、经常迷路、甚至说话不流利等。严重的痴呆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的照料。

  睡眠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呈下降趋势。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夜间反复觉醒、早醒后难以入睡、多梦等,从而影响日间功能,严重者甚至出现昼夜节律紊乱,夜间不能入睡,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2.被忽视的老年焦虑

  焦虑抑郁不是职场人的病吗?衣食无忧的老年人怎么会中招呢?很多人可能都表示不解。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有关独居老人的问题尤其引人关注。儿女出门在外,与父母往往聚少离多,加上独居老人与外界接触少、生活圈子狭窄、适应能力较差等原因,加剧了独居老人宅家的时间,导致独居老人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目前,老年焦虑症已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成为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社会问题。

 3.独居老人如何安享晚年?

  改善老人的生活环境。独居老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生活上无人照料,出现意外后无人发现。无论是老人自己还是子女,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这些令人不安的情况发生。例如老人比较容易眷恋曾经熟悉的居住环境,很多老人居住在老旧小区多年,而这些小区很多都没有电梯,楼梯狭窄。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行愈发不便,上下楼也容易出现意外。所以,老人最好居住在低楼层或有电梯的楼房里。

  增加适老助老设施。老人的居所地面应铺设防滑的地砖或地板,卫生间尤其应注意防滑,马桶边、淋浴设备旁应多安置扶手,房间之间最好不要有台阶等障碍物,尽量减少跌倒的风险,以及跌倒后受伤的可能。有些老年人较为节省,不喜开灯,容易因视线不好摔倒或碰撞。所以,老人生活的地方应光线明亮,灯的开关设置在老人容易触及的地方,如房间门口、床边等,最好从卧室到卫生间都安装小夜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子女多尽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是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人子女要将老人挂在心上,想办法尽量做到人走心在,从精神上继续对老人进行关心关爱。比如可以利用电话、电脑的视频或是手机微信,每天早晚两次抽空跟老人聊天谈心,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令老人感到儿女时刻关心自己,也理解儿女的工作状况。一旦老人身体某一部位有不适,子女应尽早动员其到正规医院检查。

  学会自我排解,保持健康心态。其实,老年焦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还是“心药”,独居老人要学会自我调适,健康生活,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来消除寂寞、战胜孤独;多参加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比如和老朋友、老同学一起聊天聚会,参加社区的公益事业和活动;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可在节后参加短途出游,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变得忙碌而充实,从而不至于一人在家倍感冷清,减少失落感。慢慢令生活重新回归正常。

  (记者 陈丹)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